八月的一天我和老公随团参观了十三陵,这次报团也是想自己省了很多的精力去张罗了。十三陵是北京的缩影,是北京的风水宝地。 和大家一起乘专车来到这里,大家一下车就三五成群地走着,前面有导游的解说,逛起来非常有意思。十一点左右我们就到了十三陵的正门---大红门口。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下。 导游小姐是个开朗的人,说起话来莺声燕语的,她给我们介绍说:十三陵的总体布局就像一棵大树,每个陵墓如同是树枝,大树的主干就是通向陵墓的神道。神道,是进入整个十三陵的必经之路。神道两边排列着十八对巨大的石像,这些文官和武臣的雕像,表示皇帝在死后仍是帝国的主宰。按照中国古代皇陵的陵寝制度,阴宅仿照阳宅,十三陵的地面建筑全部仿照紫禁城的皇宫建造。外围是高大的城墙,城墙内的宫殿也严格地按照一条纵向的中轴线分布。在十三陵每一个陵墓的后部,都建有一个明楼。明楼下立有皇帝的墓碑,明楼后是皇帝的坟墓。 十三陵神道的风水也是相当的好,左右各有龙山和虎山把门,两山之间的神道全长7公里多,自南向北依次建有石牌坊、大红门、长陵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七空桥等建筑。我们就在大红门前下车,走过红墙黄瓦,庄严肃穆是十三陵的正门,就正式进入十三陵景区了。接下来,我们驱车来到北京十三陵明皇蜡像宫(简称明皇宫),请了貔貅后,直接去定陵参观。 我们走进了定陵博物馆,一进陵门,远远就可以看见那高高的明楼,明楼是陵墓的标志性建筑,楼内树圣号碑,篆额“大明”,阳刻“神宗显皇帝之陵”。祾恩殿遗址和明楼之间有一个门,叫棂星门又叫龙凤门,听导游说,人不可以从这个门进去,因为这是皇帝死后要从这里抬进去,换句话说,这里是通向阴间的门。定陵地宫是目前十三陵中0被开发的地下宫殿。从地面的隧道口开始,经过了长达40公尺的隧道,才通入深藏在地下7.3公尺的地宫大门。地宫是由五个石拱券结构的殿堂组成的,就是联接起来的前殿、中殿,中殿两侧的左右配殿和后殿。前殿没有任何摆设,相当于一个前厅。中殿是地宫的正殿,当中放置了宝座、五供(香炉,烛台、花瓶)和长明灯。左右两侧配殿没有随葬的器物,空荡荡的棺床显示这里没有被真正使用过。后殿是最重要的一进了,它是放置棺材的墓室。当中放置了朱翊钧的棺木,两侧是孝端、孝靖两个皇后的棺木。在棺床上下的朱漆箱子是用来放置随葬宝物的。 转了这许多地方,说实在的非常累,但是我们通过走了这一圈,了解到非常多的历史事件。也了解到古人特别是古代上层社会的人的生活。了解到了 古代的文明还有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我和老公不断的向导游询问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知识。这次来十三陵还真是收获不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