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几次玉渡山对那儿的风景还算了解,景色宜人可与九寨沟媲美。 玉渡山位于延庆县城西北山中的玉渡山自然风景区,全境面积约一百多平方公里,自110国道,有一条玉海公路相通。该区地处深山,人迹罕至,景色秀丽,环境清幽。它是北京地区一块鲜为人知的处女地。 主要以沟谷、中山、谷地侵蚀阶地组成。该地区有两条河,一条经玉渡山至三岔河;另一条经五里坡至三岔河,两河均都发源于海陀山区,在三岔河处汇成一股注入龙庆峡,由于海陀山区为花岗岩裂隙发育,且上游植被茂密,故基岩裂隙水丰富,所以河水量较大,即使在枯水期也有泉水补给,终年常流。京城十地点此路一条。因为水文条件好,人为活动少,属于封闭性,所以这一地区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据首都师范大学和林业大学调查,乔木主要由松、桦、山杨、辽东栎、椴和北京丁香为主的沟谷杂本林组成;灌林木主要以山榆、二色胡枝子、平榛、虎榛、绣线菊、鼠李、山桃、荆条、山杏等组成,草本主要为百草群落,部分荆条、灌丛相结合,这里植被覆盖度高(玉渡山周围可达100%),种类多,生长好,是天然的北方植物园。沟谷中有好多自然地草坪,累了可以躺下来歇歇脚,一旁还有凉亭。河水清澈可见鱼儿在嬉戏。 玉渡山双松寺遗址始建于明代,清朝年间重建,由于此寺北靠青龙山,院内有两棵松,故名“青龙山双松寺”。玉渡山双松寺遗址对面有一陡峭的金字塔形山,山势雄伟,山顶有直立的石锥,颇为壮观;玉渡山双松寺南有一座“茶壶山”,夏天,在山谷中向山上远望,在雾气蒙蒙之中,其秀丽颇似南方山峦;更有那五里坡村的丁香沟和晶体透明的白色石英,其观赏价值极高。渡山这里还有一条石灰岩峡谷,游人可沿河流顺谷而下至龙庆峡。这段峡谷长约10公里,谷底狭窄,两侧山峰陡峭,遍布峰林、峰丛、孤峰、石锥,缓坡和台地上,次生林茂密,景色十分秀丽迷人。 玉渡山又称"一垛山",山顶平整,长满灌丛, 岩性为砾岩,山虽然不高但极陡,如平地拔起,山顶原有一座小庙,名"玉皇庙",很可惜了现庙已毁,只留墙基,断砖残迹。玉渡山周围郁郁葱葱,是一片绿的世界。植被极好,山下溪水四季不断流,严冬不冻。溪中大小卵石磨圆较好, 春、夏、秋三季花开不断,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是山、水、林绝妙配合的静谷风光。这里的古油松是较突出的,山顶山门遗址旁有一古松挺立,高20多米, 山南峭壁又有一树身外探的古松,树冠青葱繁茂,与前一棵分别为迎客松和送客松。玉渡山对面山坡(正对山门,相隔100米)有三棵等距而立的古松,笔直挺立,人称"三炷香"。岩性为砾岩,有河水冲刷而成,溪水四季长流,谷底裸露岩石和沉积层相间分布,故水流忽隐忽现,忽而地上,忽而地下。植被繁茂,覆盖率在95%以上,乔灌草齐全,主要植物有油松、杨、桦、山杨、辽东栎、山杏、山桃、榛丛、绣线菊、鼠李、荆条等,更有稀有植物黄蘖、水榆和药用植物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北沟有一片裸露的岩石,此处谷窄坡陡,两侧岩壁陡峭、气势雄伟,谷底岩石凹下有一水潭,潭水清澈,有水生植物生长,潭上有一陡坎,水大时可形成瀑布,是个野炊的好场所。另外,沿西北沟直上也可攀登海坨山,比从松山登顶坡度,距离都小。 玉渡山双松寺遗址始建于明代,清朝年间重建,由于此寺北靠青龙山,院内有两棵松,故名“青龙山双松寺”。玉渡山双松寺遗址对面有一陡峭的金字塔形山,山势雄伟,山顶有直立的石锥,颇为壮观;玉渡山双松寺南有一座“茶壶山”,夏天,在山谷中向山上远望,在雾气蒙蒙之中,其秀丽颇似南方山峦;更有那五里坡村的丁香沟和晶体透明的白色石英,其观赏价值极高。渡山这里还有一条石灰岩峡谷,游人可沿河流顺谷而下至龙庆峡。这段峡谷长约10公里,谷底狭窄,两侧山峰陡峭,遍布峰林、峰丛、孤峰、石锥,缓坡和台地上,次生林茂密,景色十分秀丽迷人。 五里坡这里为断块上升山地, 海拔在800-1600米,年平均气温低,蒸发量小,空气的相对温度较大,水资源较丰富,东部碳酸盐区,地势陡峭,嶂谷发育,植被稀疏;南部是石英砂岩区,岩石风化程度较深,阴坡土层深厚,含水量大,腐植质含量高,植被生长良好, 其景点还有四处:一是平北军分区司令部遗址;二是水晶石山;三是丁香沟;四是二龙山。 玉渡山之美,在于山、石、林、泉、瀑、花、草一应俱全、而那浑如天籁的感觉,又在于清、幽、静、野之中。它是大自然保存最原始的绿色记忆;它是现代人回归自然最美好的选择。它是藏于深山的明珠,与我们现代人有着同样的渴望,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摄影,旅游的绝佳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