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呆了很多年了,有时候早上在早上上班的路上,买一根玉米棒和一杯酸奶来做早餐,每当啃着玉米棒的时候,就想起在京读书时,放假期间和同学一起去爨底下村吃的烤玉米,那个香味是水煮的玉米无法比拟的,去年十一国庆,终于逮到一个去爨底下村的机会。 10月二日一大早我就乘开往爨底下村的旅游车,进村子的路是一条林荫山路,沿途欣赏着温婉如玉的绿色美景,清馨的空气经由敞开的车窗形成了一股淡雅的清风,轻轻的拂过我的灼热脸庞,淡淡凉意沁人心脾,让人神往郁林深处的美景。 车行十余华里,便驶入了爨底下村。村口处伫立着一块山石上刻有“爨”字做为界碑。路边的河水小渠在盛夏时节只剩下泥泞,几株向日葵丛然而生跃出地面半身有余,柔枝细颈仿佛难以支撑秀美的面容,低垂着身姿衬托着界碑上“爨”字的苍劲。 隔石界远望,深浅不一的青色小石砌的小城堡卧在铺满了绿色的矮山脚下,依山势缓坡而上。无论山下如何繁华喧闹,古堡好似沉默的老人,静静的守护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林山仙境。 爨底下村子里有种很正宗的炭火烤玉米小吃,香飘弥漫了整条村子的街道。走在村子中的主路上,你会看到很多年事已高的老翁老妪坐在路边的矮石凳上,面前摆放了一个圆形的鉄瓮底层铺有炭火,上面烤着飘香四溢的老玉米棒子。玉米的外层的叶衣已经被烤成了深色,却恰到好处的保护了里层的玉米粒饱含了原汁原味。轻轻剥去一层叶子后露出金黄色的玉米粒,玉米原本的清香经炭火的烧烤便更加的浓郁扑鼻。即便是热腾腾的烫嘴,也会忍耐着小嚼一口,香气满口。我一下车就直奔这些烤玉米的小摊,买了两个,边吃边欣赏这里的风景,10年过去了,这里的老乡还是一样的热情亲切,这里的风景还是如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