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三天长假里的第二天,我们去了京郊延庆县的柳沟,吃豆腐宴。由于我们把柳沟民俗村豆腐宴形容得天花乱坠,热炕头,管够的农家小菜,沿途的绝好风景……弄得其它人也动心了,于是一行人大清早的就驱车出发,跑80多公里的路,去吃一顿午饭。 由于司机同志及随行人员多是路盲,一通乱指挥,中间几次跑岔了路,幸好有同学心思细密,下载了详细的路线图到手机上,并一路严肃认真的手持路线图与胡指挥的我们做斗争,我们终于在中午11点半成功到达了柳沟。才11点半,柳沟村头的停车场里就早已停满了车,差点找不找停车位,看来不甘寂寞的北京人们都出来HAPPY了。 柳沟的60多家农户都经营豆腐宴,其中以5号院和15号院最出名,(上次我们去的就是15号院)于是我们也先去这两家溜了一圈,人多,真多!热炕头是没得坐了,连张空桌子都要等。打定了注意要坐着热炕头吃饭的小向不干了,说:不行,咱走这么远的路就是来坐热炕头吃饭的,吃得好不好没关系,热炕头是一定要坐滴,往前走,咱换一家。于是,我们一家家院子,一条条小巷穿过去,问过去,终于在25号院找到了大家一致要求的大热炕,尽管这家院子里还啥顾客都没有,我们还是认定了,就这一家,我们要坐热炕头! 其实这热炕头也名不副实,坐上去玩倒是可以,但没设能上炕吃饭的炕桌,等吃饭的时候,还是得下地上来坐在板凳上吃。不过大家已经很满意了,呼啦一声喊,农家的主人再往房里一看,吓一跳,一行人老老小小的,都脱了鞋一溜站在人炕上了。盘腿坐下来,暖和,真暖和,聊天,拍照,跟随行的小朋友逗乐子,望着窗外的挂着的一串串老玉米,我们中年龄最长的老张说,是不是有点来乡下走亲戚的感觉?别说,还真有点象,挺亲切。 物价上涨后的柳沟也顺应潮流,豆腐宴的价格由07年时的每位15元上涨到每位19元了,菜的品种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各色凉菜,热菜,加上各种做得袖珍的农家小点心总有一二十种,中间围一碳炉,炖一只大大的熏肉豆腐火盆锅,这就是豆腐宴名称由来了,火盆锅中有绿豆腐,黑豆腐,白豆腐,冻豆腐,豆腐泡,都是柳沟当地的特色,豆腐组织结实,却口感细腻,有浓浓的豆子香。 一会儿,主人用大托盘端了一碟碟的小菜、点心上来,几个来回,就摆了满满一桌子,还在不断的上。于是一吆喝,大家就下了炕,很自觉的各就各位,开吃(我急得连PP也没顾不上拍了)。一边吃着一边菜还在上,只好碟子加碟子的摞起来摆,老张和小向再一次小声的向我们确认了豆腐宴的价格,不由得再次感慨:真不错啊,这就象周末拎着百来块钱的礼物,回老家走了顿农村的亲戚,礼物送了还管顿饱饭,美! 老实说,25号院的菜做得很不错,豆腐锅味道比上次吃的15号院的好,咸淡合适,豆腐香,肉香,配料充足。其它小菜也都不错,最受欢迎的菜除了豆腐锅,就是甜酸白椒和炖柴鸡,已经很久没有吃过柴鸡肉了,相比之下,我们天天吃的鸡肉真是味同嚼蜡。我们迅速的扫光了一碗,又要了一碗,再次吃到碗底朝天……当天,一起的小盆友不知道为什么跟一盘凉拌豆皮死磕上了,什么菜也不要,就吃这个,小家伙一人干掉了一盘拌豆皮,还又要了一盘。 酒足饭饱之后,大家完全没有交钱走人的意思,扔下了一桌的残羹剩饭,捧着肚子,转身又爬上了炕,找主人要了扑克牌,重新泡了热茶,几个人歪在炕上,边打牌,边聊天。主人家养了两只可爱的小猫,小朋友由妈妈陪着隔着玻璃逗小猫完,我歪在温暖的炕上,鼓捣着我的相机,渐渐的,开始觉得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了。真是好一个幸福的午后。 北方的冬天白天太短,三点钟的时候,窗外已经有点日已西斜的意思了,再过一个多小时,天色就要转黑,想想不那么熟悉的回家路,大家决定也别安排什么余兴节目了,干脆出发回家。于是,喊老板,交饭钱,又买了两大罐甜酸白椒,两大块豆腐带走,加上吃饭时点的一瓶当地的老猎户酒,一共消费156元,实惠呵! 临行前,我们照例在停车场的广场上买了点土特产,松蘑、海棠干,走了,下次再来。 沿途的风景一点点的退后,枯草艾艾的农田,沿途经过的高山、小村庄、随着山势忽隐忽现的长城,以枯黄和灰色为主色调的京郊野外处处有雄浑、苍凉的美感。我们坐在温暖的车里,欣赏着窗外的景色,回味着午间的农家美酒、美味,慢慢的眼皮发沉,一点点进入了梦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