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相传当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葬于南京钟山称为“明孝陵”,此后诸位皇帝除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和第七帝朱祁钰没被葬于迁都后的京郊,十六位皇帝中的十三位都葬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所以此地明朝皇帝的葬墓群被称为十三陵。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据导游介绍说,十三陵建造用时长达200多年(1409-1644)。 这里的十三座陵墓呈整体布局,共用一个神道;各陵自成体系,陵与陵间距离几公里。个人经验得出去十三陵最值得游览的有三个地方一是神道,它最初是长陵的神道,后来就成为所有陵的总神道了。二是建筑规格最宏伟的长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这里埋着的朱棣,在这些皇帝中他是资格最老的,因为朱元璋埋南京了,所以后建的陵从规模上讲,没人敢超过他。三是开放地宫的定陵。这里埋着万历皇帝朱翊钧,是这里0被挖开的陵墓,所以要想实地参观皇帝的陵寝究竟是个啥样子,就得下去这里一探个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