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以“前卫村农家乐”为代表的沪郊乡村游一度风光无限,但随着时间推移,“一房难求”的热闹逐渐褪去,设施陈旧、体验单一的短板日益凸显。如今,上海的农家乐产业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传统模式能否突破瓶颈?乡村游又该如何为都市人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体验? 事实上,沪郊多地已悄然开启“焕新行动”,将零散的农家乐升级为更符合当下需求的文旅业态。其中,崇明的转型最具代表性:曾经的“前卫生态村景区”已正式更名为“海上花岛(前卫村)AAAA景区”,这片占地近7000亩的乡村空间,由海上花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盛政实业集团旗下农文旅平台)统一运营。企业集中改造村里数十栋农宅,将曾经生意冷清的“老宋农家乐”等传统业态,升级为高端民宿群。农户通过签约不仅能获得稳定租金,还能共享景区内生态度假酒店、玫瑰主题公园等资源的客流红利,实现“收租+引流”双收益。
除了直接改造,沪郊还有一批“类农家乐”业态正在切换赛道。当市中心的咖啡店、新中式茶馆陷入同质化竞争时,乡村的经营者却另辟蹊径——在有限空间里融合多元业态,打造“小而美”的年轻化乡村消费场景。以奉贤区南桥镇江海村的“野沪茶事”为例,这家即将在五月开业的空间,集咖啡、新式茶饮、烘焙体验、城市书房、休闲会客、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主理人陈杰直言:“虽然开在乡村,但我们的设计风格和业态选择都紧扣年轻人喜好,这其实就是升级版的‘新式农家乐’。”
乡村游的想象力远不止于此。当传统农家乐打破固有模式,社交平台上“农家乐”的搜索结果已不再是记忆中的土菜馆,而是涌现出一批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物种:南法风格的乡村庄园、霍比特人同款森林木屋、上海版“大理农场”、藏在中式园林里的法式乡村厨房,或是融合驿站、茅草屋的中式古风建筑……这些项目既保留了“院里摘菜、塘里捞鱼”的乡土味——那是都市人求而不得的“小时候的味道”,又融入了时尚新潮的文旅元素,让“泥土香”与“咖啡味”完美碰撞。
“农家乐的本质,是钢筋水泥城市里的人对乡愁的寄托。”青浦区文旅局副局长徐瑞国指出,“将潮流业态嵌入乡村载体,既能满足年轻人对新鲜感的追求,又能让他们真正走进乡村、感受乡村,这才是乡村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传统到新潮,从单一到多元,上海的农家乐正以“年轻态”为突破口,重新定义乡村游的打开方式。这场焕新,不仅是空间的升级,更是对“乡愁经济”的深度挖掘——让乡村既保留烟火气,又充满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