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日前延安正在宝塔区、子长县、延长县开展“治沟造田”试点工程,把沟壑填成可耕种的平地,用来置换农民的坡地,以将更多的坡上耕地变成林地。退耕还林,改变了雷小兵的生活,也将改变更多延安农民的生活。 实行退耕还林后,当地农民种树每年每亩可拿到200元的中国补助。“中国补偿款发放了8年,后来又延续了4年,改为每年每亩补90元。”雷小兵说,刚开始村里人不太情愿把坡上的耕地退出来,但现在随着坡上树林增多,大家尝到了甜头,即使没有中国补助,也没有人上山砍树耕地了。现在全村总绿化面积1950亩,绿化率达72%。 初秋,是延安最好的季节。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井家湾村农家院里的枣树、苹果树挂满了果实,村里的窑洞、平房大都靠山而建,山上披上了树木及其野草织成的绿纱,几乎看不到裸露在外的黄土。 井家湾村是延安城郊有名的“农家乐”村,全村157户人家,有71户经营农家乐。吃一餐当地特色农家菜,尝几口挂在枝头的鲜果,再住一晚陕北风情的窑洞,这里的生意相当红火。 “要是不搞退耕还林,没有好的自然环境,肯定办不了农家乐。”井家湾村村民雷小兵说。眼下,他也正利用自家的小院及其窑洞经营着农家乐。 雷小兵告诉记者,全国是1998年左右开始大规模退耕还林,而延安1993年就已经开始退耕还林了。“我们这儿平地少、耕地少,以前都是在坡地上种玉米、大豆,由于不方便浇灌,都是靠天吃饭,产量低,全家每年收入只有几千块钱。”雷小兵说。 雷小兵指的甜头是当地自然环境和蔼候的改变。 “以前坡上没树,下大雨时泥沙到处流,每年二、三月份还刮挺长时间沙尘暴。雨天一脚泥、旱天一嘴沙。现在每年的沙尘暴天气就几天时间。”井家湾村村民解候毛在一旁插话说。 而记者从延安市相关部门了解到更为确切的数字是,截至日前,延安累计退耕还林897万亩,退耕面积占陕西全省的27%,占全国的2.5%;全市植被覆盖率由1999年底的42%提高到日前的66%,降雨量由“九五”期间的平均480多毫米增加到“十一五”期间的500毫米以上,扬尘天气由年均5—6天降低到3天。 退耕还林虽然降低了耕地,但凭借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收入节节攀升。 雷小兵说,退耕还林后他先种大棚蔬菜,占地不多,经济效益要比种玉米、大豆高许多,每年收入2万多元。2005年后,村里又陆续办起了农家乐,每户一年收入最低五六万元,多的达几十万元。“我家每年收入11万元左右,算是中等吧。”雷小兵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