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到处绿树成荫,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一派田园风光。 铜源村座落于风景秀媚的西山大岭脚下,西面紧靠萧峰岭,东南北三面被湖水清澈的幸福水库景区紧紧环抱。在村民肖小毛攀谈中了解到,铜源村共有1015人,耕地面积270亩,人均耕地不足3分,许多村里的劳动力都在外面打工。土地少,村民产业不显然,在家种田是要受贫的。“咱这地方山好水好,保存完整的明清土古建筑众多,虽然土地不多,但发展旅游真是走对了路,大家相互口碑宣传,相信谁来这里看看都会爱好的。”假如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农家乐,能够爱护当地的生态资源,又能够让村民致富。肖小毛道出了他及其村民想发展农家乐的想法。 基于这种思路,肖小毛及其村民热火朝天干起来。他先是带着县里规划设计部门的同志爬山、绕村,做好景点规划图纸。一边利用自我会石匠的手艺,带领村民一到将村下的一片乱石滩改导致了绕村公路,在草坪的外围还安装了石碾子、石磨,竖立起导游牌;开山劈棘,在村后的来龙山开了休闲小道,小道的交接出修建凉亭,办起了农家柴火食堂。村里的面貌有了新变化,走进山沟,远远就能够看见山坡上绿树丛中映出的粉墙。遗憾的是,经过这样一番努力,这两三年来村里没有来过一个旅游的人。 发展农家乐,肖小毛这几年有自我的体会:很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客人的吃饭问题。农村的相当多农产品,都是农民自我家地里种的,绿色无污染,城里人来了,当然吃起来爽口、放心。肖小毛说,农民做的菜没有“土香味”,结果是城里人看了山,看了水,却留不下“饭钱”。所以发展农家乐,还需要在留客人吃饭上下点功夫。 在肖小毛看来,“农家乐”这种旅游方法轻松自在,又让村里的土特产有个好的销售价格,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增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可当初,肖小毛对村民卖农产品也令他苦恼,据他推荐,村里盛产葛粉,但都是以大麻袋卖给小贩。肖小毛定制了一批能够装半斤、一斤的包装袋,希望包装后的葛粉能卖个高价钱。但农村人在产品包装袋子上却不够重视,拿着塑料袋子一包,按斤两去卖,往往这样卖不出好价钱。 即将到“十一”旅游黄金周,肖小毛还在继续做好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同步开发及其修建,要让游客能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感受到农家的气息,对发展村里的农家乐,他充满了信心。 有了好山好水,要发展农家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资金的筹措也是困扰村民大胆干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肖小毛说,只有边开发,边营业,逐渐做大山与村的文章,构成“休闲游与文化游”的大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