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就要到了,这个安静的千年小村落又要热闹起来。李占军告诉记者:“从九月二十日开始,预订农家院的天津人、北京人、唐山人就多了起来。我这儿现在都有400多人预订,黄金周全满了,很多都是回头客。” 闲谈之余,老李谈到自我的经营也有些兴奋,他说:“今年的形势非常好,刚过了大年初一就开始接待游客,到现在已经接待1万多人了,足足比去年增了五六倍。这不,家里还添置了小轿车,现在还准备再扩大规模,把两边的房子也改导致农家院,让更多的城里人来我们这里享受田园风光。”父子俩的一番雄心壮志,让我们看到了普一般通农户人家企盼通过勤奋打拼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望。 满目翠绿、稻海渔歌、蛙鸣虫噪,一派北国江南的景象,这是记者昨天走进本市宝坻区黄庄这镇小辛码头村看到的。这里曾是历史上辽国萧太后运粮河码头之一,号称“千年古渡”。20万亩稻海景观及其越来越“值钱”的生态环境让村里人尝到了开办农家院的甜头。他们发觉,更多的城里人更情愿到这儿来吃农家饭、干农家活、钓螃蟹、认购有机稻米,好不热闹。村民李占军就成了这开发生态旅游的受益人。 给儿子打工心里甜 小辛码头村村民李占军今年49岁了。说起开设这家名为“喜相逢七号院”的经历,老李笑得合不拢嘴。坐在他家客厅沙发上,老李告诉记者:“开农家院的效益可比种地强多了,一年的净利能有30多万呢!以前全家一年的收入也就两三万元,现在整整长了十倍!我儿子李洋当老板,我们全家四口都在给他‘打工’,这还不够,还雇了3个人。光给工人开工资,一个月就得六七千呢!”自豪,始终写在这个祖祖辈辈都是庄户人的李占军的脸上。正说着,李占军的儿子,也是他的老板——今年23岁的李洋走进屋来,因为中午要接待6桌游客,李洋一直在厨房里及其伙计们忙碌着。 家里有金牌农家菜 在喜相逢农家院的客厅里,显眼的位置上挂着一个金黄色的牌匾,上面写着:喜相逢七号院的“土窖鸡”在首届农家厨艺大赛荣获金牌农家菜称号。黄庄镇书记康德鸿说:“这个由宝坻区旅游部门举行的农家厨艺赛就是为了让更多的特色农家菜脱颖而出,让城里人也尝个新鲜。”不一会儿,飘着浓浓香气,有点类似叫花鸡的土窖鸡端上桌来。随后上来的一道稻草蒸鱼更是彰显出以当地物产为主题的农家菜。只见一条大大的草鱼上面覆盖着一把新鲜的稻穗,稻穗及其草鱼共同蒸制出锅,一时间,稻香夹杂着鱼香扑鼻而来。野生蚱蜢、野生小鲫鱼、不施化肥农药的南瓜、红薯……这顿地地道道的原生态农家饭让来自市区的游客们吃得畅快淋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