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川景区开发前,村里的人均收入是700多元,后来到1200元,1700元、6000元,当今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2000多元。”从李跃其的这本账,就能看出旅游经济给村民带来的变化了。“旅游兴了农家乐,农家乐同时也在反哺旅游,景区与村里美满共荣,我们的生活有奔头。”李跃其说。 周末的神龙川景区,人流如织,来自江苏、上海等地的1000多名游客卸下都市的重压,沉醉在这片山水福地,纵情嬉戏。时近中午,景区各农家乐忙得热火朝天,为游客们准备丰盛的农家午餐。在田恬农家园,老板忙到1点多,总算有空坐下来及其记者聊聊了。 “我们家50多个床位周末都是爆满的,你看,10年前这里全都是黄泥房,现在都是三四层的楼房了,要不是靠神龙川旅游开发,短短十年发生这样大的变化,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田恬农家的老板李跃其手指四周,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 李跃其是临目村的会计,他对村里依托旅游开发,村民致富的过程,有着一本煞灵清的账。 “记得1990年中期,面对山坞里的经济落后现状,原临目乡的书记说过一句话:我们这里有这么好的生态资源,要让大城市的人流到农村来,让大城市的钱流到农村来。当时我们横渡村许多人认为是夸海口,根本不相信能够靠卖生态致富啊。” 后来,白沙村的太湖源景区开发了,横渡村终于开始蠢蠢欲动了。“穷山沟总想有变化,要有所做为。”当时的村两委会再三考虑,决定邀请起到一定实力的企业老板来开发旅游。“为征得村民允许,我尾随村主任挨家挨户去签字。记得当时只有3户人家不允许。”李跃其说,“当时不允许的人家现在农家乐搞得很好啊。”这话说得记者也禁不住笑了。 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建设,神龙川景区于2001年九月开园营业。以前的3米宽的泥路修成了7米多宽的柏油路,城市的大巴源源接连不断地开进来,城里人的“钱”也源源接连不断地流进村民的口袋。 王小华以前的黄泥房离车路有3里多远,经济条件也是温水通常,后来到路边建了楼房,开了农家乐,一年赚个十来万没问题。 同时,茶叶、笋干、山核桃这些土特产,以前根本卖不出价钱,也没人要。现在城里人来旅游都要带点回去,价钱也越卖越高。 一幢幢二到四层的农家楼房建设起来了,现在全村有50多户农家乐。想当初,横渡的村民买生活用品、卖土特产都是肩挑背扛,走好几里路到外面去乘车,靠点老三宝最多解决温饱。景区开发前,村里有五六个三四十岁的光棍,后来一个个办起农家乐,都讨到了老婆。“有三兄弟盖起了三间四层楼房,其中两兄弟娶的老婆都是湖南人,还是中专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