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日,记者抵达郝巴郎的时候,已经停止营业的庄园里分外安静,主人郝军不在,只有经理贾兴国在出出进进地打理着院里院外。既然叫歌舞庄园,那舞台自然是中心,半圆的舞台上,造型各异的胡杨上缠绕着藤类植物,上面挂着不知是什么羊的头。舞台前面是可容纳700人同时就餐的大厅及其上下两层裹着艾得莱斯绸帷幔的“楼座”,背后是装饰金碧辉煌的堪称“维吾尔族风情博物馆”的款待厅。 出县城往东走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就能够到达郝巴郎庄园,一见选材别致的指路石,就不由得让人对庄园有了些许的向往。火红的爬山虎点缀着白色墙壁,高高的鸽子屋像是童话故事里的城堡。黑漆的雕花大铁门微微的半掩着,院子里,古老的木质大车轮靠在栅栏上安静地罗列着,扎好把的红柳枝条放在硕大的烤炉槽里,维吾尔风格的六角亭周围,树上还挂着没有采摘完的果实。假如仅仅看到这里,你不会感觉这里有什么别样的不同,正经的特色就在右手的一片区域。 款待厅分上下两层,有红色的扶梯能够旋着上去,精美高悬的宫灯,照得整个大厅富丽堂皇。古旧的马鞍,皮鼓、铜壶、铜锅、铜勺、青铜马灯,绘着十二木卡姆图案的手鼓及其及其田壁毯,彩绘葫芦,精美的热瓦甫、艾捷克等维吾尔族特色的乐器,还有已经很少能见到的及其面的手工木盆及其叫不上名字的编织地毯用的器具……“平常我们有四五个讲解员,特意推荐从全疆各地收集来的近千件民间用具及其饰物。”贾兴国看记者看得饶有兴味,讲解了起来,扶手是拿整块的木条浸泡压弯成型的;地板是从南疆运来的不变形、防潮湿的沙枣木铺成的;房梁的装饰木料,也是拿花椒水喷洒、晾晒,再喷洒、再晾晒过许多遍后,才雕刻的,能够预防蚊虫蛀咬。地毯是从喀什专运来的,餐具是从景德镇订制的,歌舞表演的人都是从新疆艺术学院精心选择来的专业水平的,阿图什、龟兹、英吉沙……每个包厢的名字也都是按照南疆地名取的。 记者看到,墙上还有一些照片,是来自喀什的特级维吾尔族设计师及工匠,用祖传的纯手工工艺精心切割、磨制、雕刻黄砖时的情景,“整个建造过程的细节,我们都灌制有碟片,将会长期的保存。”听着这一件件不为人知的良苦用心,记者有些明白,这个从2005年开始,历时三年,花费几千万元的打造是何等的不易,也明白为何,他能在短短的三个月的营业时间里能获得百万元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