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上菜!”“来咯,宫保鸡丁,请品尝。”昨天,在成都三圣乡红砂村花香树里117号农家乐,张罗了6桌饭菜,农家乐的厨师、杂工还有服务员,都是监狱的服刑人员。 服刑人员共有30多人,来自四川省出监监狱,他们曾犯下杀人、抢劫等罪行,其中有人多年没踏出监狱半步。 昨天一早,他们被集体送到三圣乡,模拟经营农家乐,体验创业的味道。享受服务的,则是狱警及其10多名社会人士。 服刑人员被分为4组,6人下厨、8人摆碗筷、10人端茶送水,剩下的人打扫卫生。只见厨师们麻利地倒油、下菜、翻炒、起锅,不到5分钟,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宫保鸡丁就出炉了。 实际上,6名厨师在狱中已学了两个多月烹饪,做这些菜对他们全部是“小菜一碟”。 菜做好后,上菜的服刑人员手却有点抖,“监狱里不是警察就是犯人,好久没见过其他人了”。 出监监狱监狱长黄建华说:“这次带服刑人员到监狱外搞实训,在全国前所未有,我们打算把它搞成常态化活动,一切都有待摸索。” 黄建华说,他们已及其117号农家乐谈妥,打算在这里挂牌成立出监监狱实训教学点。日前监狱正在拟定教学计划,以后每个月都会送服刑人员到此实训。同时,还会物色其他农家乐,建成多个实训教学点。 黄建华说,将来想在眉山等地建立服刑人员创业孵化园,挑选汽车美容、种养殖等成本小、便于谋生的行业,联系商家建实训基地,让囚犯们走出监狱,体验各种社会角色。 服刑人员动手操作前,监狱请来了SIYB中国创业培训的培训师,以117号农家乐为案例,教服刑人员怎么样创业谋生;农家乐老板也现场分享了自我的创业经历。 培训中,过半服刑人员举手表明想创业。42岁的李某说将来想开面馆。他是新津县人,1998年因有意杀人入狱。 李某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服刑时他有许多梦想,但不知怎么实现。今年五月,剩下刑期不多的他被送往出监监狱接受创业培训、烹饪培训、素质培训、模拟社区培训等一系列出监教育。 “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现在已经做了创业计划,我家有门面,白天能够开面馆,晚上还能做茶铺。”李某说,“我核算过,启动资金要4万元,我打算去申请小额贷款。” 接受完现场培训,他亲自掌勺,做了两个菜。 SIYB中国创业培训的培训师李耀推荐,据调查,58%的服刑人员渴望创业。这次组织服刑人员到农家乐搞模拟经营,能让他们了解最新信息,提前“热身”,实现心理过渡。 “激动啊,12年没踏出监狱,外面全变样了。”服刑人员小樊踏入农家乐,大声感叹。他是广汉人,因绑架坐了12年牢。到三圣乡的路上,他拼命往车窗外张望,发觉自我“连方向都打不着”。 “虽然大家的余刑都不长了,但其他服刑人员也及其小樊一样激动。”出监监狱民警高皓说,监狱对这次出行做了严密的安保措施。出行前,行踪及其路线都保密,服刑人员临走才得到消息;实训时,农家乐全部的窗口需要封闭,每扇门都有民警把守;操作中,民警一对一看管。 民警经多方调查,最后挑选了117号农家乐,也是由于这里地方小、相对封闭,便于治理。 农家乐老板蔡健说,他的生意刚开张不久,就遇到了监狱来包场,“朋友劝我,说这不吉利。但我感觉,能给犯人提供平台了解社会,是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