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县全国林业先进县、中国苹果之乡及其全国苹果生产二十强县,全县苹果总面积55万亩,年产量52万吨,“淳华”牌红富士苹果两度被评为“中华名果”。秋天的淳化,瓜果飘香,层林尽染,每日都吸引上千人前来旅游观光。进入九月以来,石桥乡咀头村的红提葡萄园正是收获季节,每日都有外地游客来这里参加采摘体验。村民郑大金说:“去年3亩葡萄收入2万多元,今年刚开始葡萄也卖到了每斤3块钱的好价钱。”
让游客高兴,让农民增收是淳化县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保持的一项原则。他们按照“环境生态化、餐饮特色化、服务标准化”的要求,保持新建与改造同步推进、乡土气息与现代文明兼容,建设一批特色鲜亮、类型多样、功效完善的乡村旅游示范户,构成规模效应,实现农民增收。该县车坞乡贤仓村是一个只有200多口人的小山村,可是这几年自从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后,使这个小山村猛的名气大增,相当多外地的游客慕名而来。6号农家乐接待户汪仁凤高兴地说:“自从干起农家乐后,春夏秋三季每日都有几十人来吃农家饭菜,今年家里旅游接待收入已有6万元了。”
淳化县全国林业先进县、中国苹果之乡及其全国苹果生产二十强县,全县苹果总面积55万亩,年产量52万吨,“淳华”牌红富士苹果两度被评为“中华名果”。秋天的淳化,瓜果飘香,层林尽染,每日都吸引上千人前来旅游观光。进入九月以来,石桥乡咀头村的红提葡萄园正是收获季节,每日都有外地游客来这里参加采摘体验。村民郑大金说:“去年3亩葡萄收入2万多元,今年刚开始葡萄也卖到了每斤3块钱的好价钱。”
让游客高兴,让农民增收是淳化县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保持的一项原则。他们按照“环境生态化、餐饮特色化、服务标准化”的要求,保持新建与改造同步推进、乡土气息与现代文明兼容,建设一批特色鲜亮、类型多样、功效完善的乡村旅游示范户,构成规模效应,实现农民增收。该县车坞乡贤仓村是一个只有200多口人的小山村,可是这几年自从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后,使这个小山村猛的名气大增,相当多外地的游客慕名而来。6号农家乐接待户汪仁凤高兴地说:“自从干起农家乐后,春夏秋三季每日都有几十人来吃农家饭菜,今年家里旅游接待收入已有6万元了。”
游客在以“进农家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同时,也购买了相当多农村特色旅游新产品,体验乡村民俗风情,使当地乡村漂亮景色永远留在心中。
为了开发旅游农产品,该县明显地域文化特色,精深包装农家土鸡蛋、大梁菜籽油、荞麦面粉、手工挂面等绿色土特产品,先后踊跃开发秦汉瓦当、爵、西周大铜鼎等文物复制品,刺绣、布艺、泥塑、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及御泉矿泉水、“秦乐”牌、“甘泉宫”牌、“十里香”牌系列土特产品8大类160余种,特色小吃46种。
截至日前,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同步发展的新路子,搭建起了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的新平台。
一个小小的北部山区县,淳化在短短几年里,紧紧环绕生态经济强县建设,保持以“秦汉福地、绿色淳化”为依托,踊跃利用及其开发生态资源、挖掘秦汉文化,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全力打造旅游大县,使当地旅游名声大振,游客络绎不绝。今年1—八月共接待游客81.84万人(次),同比增长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24.3万元,同比增长12%。
游客在以“进农家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同时,也购买了相当多农村特色旅游新产品,体验乡村民俗风情,使当地乡村漂亮景色永远留在心中。
为了开发旅游农产品,该县明显地域文化特色,精深包装农家土鸡蛋、大梁菜籽油、荞麦面粉、手工挂面等绿色土特产品,先后踊跃开发秦汉瓦当、爵、西周大铜鼎等文物复制品,刺绣、布艺、泥塑、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及御泉矿泉水、“秦乐”牌、“甘泉宫”牌、“十里香”牌系列土特产品8大类160余种,特色小吃46种。
截至日前,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同步发展的新路子,搭建起了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的新平台。
一个小小的北部山区县,淳化在短短几年里,紧紧环绕生态经济强县建设,保持以“秦汉福地、绿色淳化”为依托,踊跃利用及其开发生态资源、挖掘秦汉文化,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全力打造旅游大县,使当地旅游名声大振,游客络绎不绝。今年1—八月共接待游客81.84万人(次),同比增长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24.3万元,同比增长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