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农家庭院风貌,建立“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史料馆”,大力发展新型乡村旅游,制订《农家乐评定标准》……日前,郫县“农家乐”旅游产品的打造已经慢慢进入到多元化时代。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所研究结果表明,郫县的统筹城乡旅游发展及“农家乐”旅游正在提档升级。一家一户的传统“农家乐”旅游经营模式正在向集约精细的乡村旅游社区及旅游城镇转型升级;通过土地流转,多元化投资经营模式开始建立;建设郫县沙西线及其IT大道现代农业旅游综合示范带,初步实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 依托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郫县将力争通过维护及其提高起到唯一性的“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这一品牌,继续引领中国农家乐及乡村旅游的可连续性发展。 1987年春季,中国第一家“农家乐”诞生在成都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而今,农家乐早已从成都平原扩展到全国。2010年七月五日,农业部及其国家旅游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一起推进休闲农业及其乡村旅游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前国内众多农家乐慢慢开始有新的特征。“现在已经有了‘现代农家乐’。”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秘书长程新元说,“这是以农业的生产过程、农民的生活方法、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其民俗文化等农村特色资源为主,接待城镇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以此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形态。” “现代农家乐很或许成为休闲农业的代名词。”程新元说,四川农科村、都江堰熊猫驿站等都是“现代农家乐”的代表。据悉,现代农家乐不但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且能增进城乡交流;不但有助于增进农产品销售,并且能够增进农村规划建设。“农家乐应当是及其现代产业密切结合的重要形式,”程新元建议,每村可根据自我的特色,以当地产业为基础发展特色产品,构成市场需求,最终增进农业产业。要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科学规划农家乐发展方向,着力打造区域品牌。 另外,文化传承是农业多功效拓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挖掘及其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农家乐的重要部分。传承民间文化及其民俗文化,是发展新型农家乐的灵魂。“有了文化的内涵才可以实现农家乐的可连续发展。”程新元说。 “做所有农家乐的规划,都要立足当地的顶端文化。”北京农学院教授史亚军表明,如北京的顶端文化是皇城文化,成都的顶端文化则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同时,要想美满发展,农家乐要以家为平台,向田地及其田园扩展,其中包括农田、原野及其其他外部资源。农业生产与农业景观,都能够归为“农家乐”的范畴。 史亚军说,农家乐最后是要让农民富裕起来,而以富为本美满发展才是可连续的“富”,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不可以以破坏环境,破坏农村文化、景观,破坏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前提,“美满发展才是城乡一体化的最后目的。”田园城市发展的路径,史亚军说,应当“体现出‘田’与‘园’的休闲惬意,才可以名副实际上。”史亚军表明,发展农家乐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同等重要,是中国农民继土地承包后的又一重大机遇,是城乡实现美满发展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