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再加抱团发展和规范治理,赢得了区位优势。”以往,栖乐垭村的群众利用自我资源及其交通区位优势,先后创办了数十家农家乐饭馆。创办之初,业主们各自经营,档次相差悬殊,顾客忽多忽少,收入大都不高。今年五月以来,市西山风景区治理局接管后,对农家乐进行规范,统一培训、统一宣传、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统一治理。统一“粉墙、青瓦、朱檐”整体风格,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防疫方面的培训及其服务专业化培训,提高农家乐服务人员服务水平,规范了服务质量。村干部还每日检查农家乐的安全、卫生、经营,还有还不定期的策划举行大型活动,如今年八月与游客见面千亩荷塘,南充市首届荷花旅游文化节,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规范治理,使游客在栖乐垭村有‘诗情画意、良辰美景,如梦似幻’之感。”该负责人说。 做一桌地道的乡村菜,再在院子里摆上几桌牌桌,这种传统的农家乐经营模式,注定生命力不会太长。但是,地处西山风景区的栖乐垭村40多户农家乐搞得风风火火。这其中的神秘 是什么?
沿南充革命烈士纪念馆前的山道步行七八分钟,穿过“栖乐洞天”隧道,映入眼帘的是散落在林间的一户户粉墙、青瓦、朱檐的川北民居。信步走进一家农舍,院坝里摆放着桌椅板凳,店家脸上绽放着淳朴的笑容,服务员身上穿着整洁的征服,用一般话迎接每一位游客。
“我们以前都是单打独斗,形不成气候,生意也受到影响。 ”栖乐垭村市民沈女士推荐。沈女士是从2008年开始经营农家乐的。在没有进行城乡综合整治和构成规模化产业以前,沈女士虽然居住在栖乐垭村,蔬菜、水果、肉类都是自产自销。因为受环境限制,卫生条件跟不上,回头客很少。今年以来,随着城乡环境综合管理力度接连不断加大,栖乐垭村正式移交市西山风景区治理局治理后,村子的相关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业主们各自为政、经营档次参差不齐的状况得到了全面改善,游客人数也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