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夷陵区相关部门合办了“农家乐创业培训班”,邀请专家对农家乐经营者进行讲课,课程包括“服务的接待技巧、礼貌礼仪、农家乐经营治理技巧及其创业方法”等内容。假如依旧用“星级”来评价宜昌农家乐的变化,应当说效果很显然。今年七月,宜昌的农家乐有21家达到四星级标准,169家达到三星级标准。 今年五月十八日,省长李鸿忠在宜昌市就旅游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在沿途察看宜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的情况后,他非常指出了发展的方向宜昌三峡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地域文化特色鲜亮。 对于这里的农家乐发展前途,政府及经营者都寄托了厚望。今年初,湖北省旅游局局长张达华考察了点军区车溪村、远安鸣凤镇的旅游发展,其中重点之一就是要求这些地区的农家乐加快发展。 实际上,日前中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着集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 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及其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农家乐发展的方向,不但仅是一个餐馆、一个院落,更应当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一个有知名度的品牌,更是集生态旅游、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一个产业链条。 怎么样保持及其加深宜昌农家乐的土味,让游客不至于感觉是吃了一顿“与城市里的餐馆别无二致的饭”,或者仅仅是打了一下午的牌,这是相当多宜昌农家乐经营者们一直在思量并尝试实践的问题。 有着“七年之痒”的农家乐不但仅只是董晓艳的“咱家鱼塘”这一家。旅游专家在调研后认为,宜昌的“农家乐”数量虽然庞大,但档次却不算高。对于游客而言,宜昌的农家乐价格与城区一般餐馆差不多。 随着宜昌城市骨架的拓展,有更多的“农家乐”已经实际融入到了城市的范畴,甚至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在相当多农家乐的院子内,能够看见城市内高楼的一角,或者院落不远处宽敞的公路上来回奔驰的车辆。 一座木制结构的磨坊坐落在农家小院的一角。木屋外挂着晒干的红色辣椒及其包谷穗。从外地选运回来的几座石磨,所有都是用整块大石凿成的,将黄豆倒进去,推动石磨,随着石块挪动滞重的“咯吱声”,乳白色的豆浆缓缓地从磨眼中流淌出来。农家乐“咱家鱼塘”的老板娘董晓艳说,“我一定要让来这里的客人感觉到,这里的豆浆及其腊肉,不但仅滋味及其大山里农家做出来的一样,并且还能切身感受到它制作的过程。” 从2003年开始,宜昌的农家乐开始有了快速的发展。根据旅游部门的数据显示,2003年,宜昌仅有农家乐数十家,而日前已经达到了3400余家(包括县市)。而这也与宜昌城市化进程加快有着显然的关联。更多的城市人,开始热衷于带着亲朋好友,到远离城市的郊区,体验单纯质朴的农家生活乐趣。 家住胜利三路的吴源是城区一家贸易公司的经理,每逢有闲暇的周末他都会带着家人或者业务伙伴到宜昌周边的农家乐“乐一乐”。几年前,当他开着车带朋友到农家乐时,都会兴致勃勃地向他们推荐新发觉的特色菜肴,带他们爬爬山,在附近的河塘边走走。而朋友们也对此很感兴趣,很爱好这种休闲方法。 从那时起,主管部门对于农家乐的扶持政策开始增多,农家乐的经营范围也开始大拓展,不但仅局限于发展大道两侧、点军五龙片区,而是慢慢发展到各城郊、景区周边都遍布农家乐的身影。但吴源慢慢发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农家乐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吸引人”。至少他感觉到,带朋友去农家乐已经不再及其几年前一样,显得那么有个性。“以前周末时带着家人去农家乐,周边都是橘林及其山坡,而现在,走出农家的院子就能看见不远处的高楼,时不时还能听见门口汽车的喇叭声。”而他举例说,以前每次在秋天去农家乐,都会带着朋友去采摘橘子,而现在对于这套“节目”,相当多熟悉的朋友已经提不起兴趣。 接连不断扩展的城市已经让 “农家乐”越来越像城中村餐馆,是相当多游客的一起感觉。而这种感觉,不但仅是与城市距离上的差别。 尽管周边的农家乐招牌还在一个个地竖立起来,但在2008年至2009年,宜昌农家乐整体接待游客数量,相比前几年,有了显然的降低。“在那两年,应当说是低谷期,我们周边也有许多农家乐转让。”这也是为何在经营7年后,董晓艳开始筹划“咱家鱼塘”变脸的因素。而她的感觉也有着事实上的佐证。 2008年,湖北省制订了《湖北省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 2009年,省内13家农家乐获得了湖北省旅游局颁发的“农家乐”四星级牌匾,而宜昌没有一家入选。 专家们毫不客气地指出宜昌农家乐的缺点菜肴特色不显然,娱乐项目集中在棋牌。农家乐的个性、品牌尚未真正建立。虽然在宜昌周边,“农家乐”的数量很多,真正让游客记得住,能叫出名字的“品牌”却并不多。对于这种状况,主管部门开始了故意识的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