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满凤做保洁员已有多年,当地政府曾想给她安排一份更好的工作,她拒绝了,她说自我爱好唱歌,也很中意当今的生活。随着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江满凤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原来就靠砍山上的竹木卖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开起农家乐,一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当记者问老钟准备怎么来过这个丰收年时,他笑了笑说,没什么好准备的,一家人团聚就行,“现在平常的日子也吃得跟过年差不多,鱼啊肉啊什么都有。”老钟说,现在自我最想做的就是赶紧装修完工,不要耽误了来年开业。 及其老钟一样忙着装修的还有井冈山朱沙冲林场下庄村的王华文,他是革命前辈王佐的曾孙。王华文及其兄弟几个从2009年开始经营农家乐,生意一年比一年好,特别是刚刚过去的一年,店里经常是座无虚席。进入淡季停业后,王华文想赶在年前把院子里的青砖铺好,一来方便客人停车,二来碰上生意好时,还能在这院子里多摆几桌。 王华文的饭店就在王佐故居的边上,因着这故居的缘故,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一些培训班也将这里作为教学点。每每有客人前来,必然要先到王佐故居瞻仰一番,然后到店里落座,席间也总要听王华文讲讲曾祖父当年的经历。王华文说,作为红军后代,有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宣传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治理局旅游治理处行业治理办公室副主任眭萍说,井冈山农家乐从2006年开始兴起,从最初的三五家发展到当今的七八十家,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致富,经营效益也越来越好,部分农家乐年营业额超过百万元。井冈山农家乐比较大的特色在于将红色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让游客在吃农家菜、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同时,得到红色精神的熏陶。 春节临近,井冈山上也年味渐浓。比比皆是的大红灯笼,农家楼房上悬挂的腊肉香肠,无不透露出新年的脚步正越来越近。 雪霁初晴,薄雾萦绕,进入旅游淡季的井冈山呈现出一种安定祥及其的气氛,别有一番韵味。 游客少了,山上的农家饭庄也大都关门歇业,但忙活了一年的农家人却闲不下来。记者来到钟守红家时,他正在门前的空地上堆砌砖头。去年11月底,他家的饭庄就停业了,这段时间,老钟忙着装修厨房。“原来是竹木结构的,不安全,得用砖头用水泥的。”现在主体部分已经完工,地板墙面都已经铺好,老钟说,过些日子,内墙还要贴上瓷板,这样方便清洁。 老钟的饭庄是个两层的楼房,2000年花了6万元钱建的。去年四月份,他及其家人商议着开起了农家乐,楼上住人,楼下开店。去年恰逢建党90周年,游客非常多,店里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的营业收入超过5000元。两口子忙不过来,还从村里请来了4个服务员及其1个厨师。“要的就是农家口味,村里的厨师做菜地道,客人爱好吃。”老钟说。 老钟的爱人江满凤是红军战士江志华的孙女,有一口好嗓子,爱唱红歌,当地人都称她为“井冈百灵”。江满凤是井冈山上的一名保洁员。工作之余,她免费为游客唱红歌,客人到她家的店里吃饭,也总要听她唱上几首红歌、讲上几段爷爷江志华的革命故事。“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游客们一边吃着农家饭,一边听着这些脍炙人口的红歌,忆苦思甜,既填饱肚子又受到了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