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力增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四川蒲江县成功打造12个休闲农业景区,安置农民就业8.9万人,2010年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5.5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7.6%。 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是四川地震灾区的一大特色。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结合灾后重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20个农村乡镇有20种不同的风情及其特色。2010年,该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17万余人次,实现收入4亿余元,有效拉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快速恢复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明显特色的原则,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产品体系、加强硬件建设、挖掘文化内涵,努力实现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力争到2015年,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100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9%以上。 四川自然气候类型多样,风光秀媚,乡村旅游起步较早。四川省乡村旅游历经自发发展、规模发展、规范发展、灾后重建、跨越发展五个阶段,并构成了城市依托区、景区带动型、产业带动型、特色村寨型等各种类型。2006年,成都市被评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 四川的农家乐旅游是在全国范围内起步最早的,而在过去的五年中,农家乐休闲旅游也成为四川农民的主要增收点之一。 据初步统计,在2010年,四川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快速,实现旅游收入486.9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7.2%,相当于为全省农村人口人均增收奉献了900余元。 在\"十一五\"期间,四川乡村旅游进入质量及其数量并重、内涵及其外延并重的发展新时期,乡村旅游产品也逐一由传统的观光采摘为主的\"农家乐\",向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健身康体的乡村酒店及其度假区等现代休闲产品转变,构成了三圣花乡、汶川水磨古镇等一批高品质的乡村旅游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