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金香是上新塘村一位“土中医”,常年上山采草药,她将为乡亲们敷草药所得及其平常节约下来的1万元钱,所有入股,上月初分得了自我的那份分红。她凑近村委主任吴海军说:“村里还有什么项目?千万要告诉我,我还要入股。” 昨天,刘振华、吴海军告诉记者,村里正在研究开发新项目,挖掘人文资源,以进一步增强农家乐“色、香、味、趣”的特色,提高村民收入。 老翁刘德余今年67岁,老妪吴金香今年79岁,他们俩虽然满脸皱纹,但他们的笑容依旧能够用灿烂的桃花来描绘,被戏称为“老来俏”。 他们俩都是上溪镇上新塘村人,这个村是“十里桃花坞”所在的主要村庄之一。眼下,早过了桃花盛开的季节,但在这个村庄所见到的每一位村民的脸上,似乎都盛开着一朵朵鲜红的桃花。瘦弱的刘德余跛着双脚,高兴地告诉记者:“村里年年能分给红利。想不到我这个‘跷脚’一把年纪,还有这样好的发财机会!” 本来坐着的吴金香,专门起身将椅子拉到记者边,向记者讲述村里桃花坞新项目给她一家带来的快乐:“老太婆我领到了2600元分红。” 村里相当多人除了种桃收入外,现在又有了“入股分红”的致富新路子。 上新塘村桃园种植面积达到500亩左右,桃子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平均每户收入有10多万元。漂亮的桃花与鲜甜的桃子,吸引了各地观光客,到桃花坞来农家游的人更多。 曾有个体老板想独自出资创办一家农家乐餐馆,满足游客餐饮需要。但村两委一班人想,“既然是农家乐,就得乐农家”,需要让广大村民都参与到农家乐餐馆中才对。 2009年,村两委以1000元钱一股,号召全村人集资创办农家乐餐馆。当时,相当多村民对“集体全部制”心存疑虑。全村150来户家庭只有46户参与,共筹措了53.1万元资金。村里引进现代企业治理理念,将“集体全部制”转为“股份制”,并以对外承包形式聘请餐馆行家经营治理。2010年,“桃花坞山庄”农家乐餐馆顺利开张营业,村里收到了每年13.6888万元的两年期承包款。日前,村里进行了第二期承包,每年承包款跃升至19.4万元。 对于承包款,村里按照一定的比例,及时进行了分红。刘德余入股2.6万元钱,第一期分到了6240元;第二期分到了9100元。他说:“很合算!这样下去,没几年就可收回投资。” 比月息三分的民间借贷还划得来!看到这么高的回报,全村人心里痒痒的。 这还只是第一个项目。村党支书刘振华、村委主任吴海军想,农家乐难道就是吃农家餐?上新塘村山清水秀,山林资源丰富,村前的山上,有一条松风古道,以前是义乌通往兰溪的重要通道,古道边古树成群,有的松树已生长数百年,俨然是“黄山迎客松”;山上还有凉风洞,是避暑好去处;村前一条山涧溪流,常年清泉潺潺;再加上村里一些房子进行了徽派改造,独具江南民居风格。何不借助桃花坞带来的人气,深度开发旅游,增加农家乐的“趣味”? 于是,2011年七月份,村两委牵头,以5000元钱为一股,启动组建了义乌市古松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这一回,全村只有10户家庭没有参与“入股”,公司猛的就筹措了191万元资金。公司建起1000米长的钢管式滑道、500米长的高空滑索等项目,为上新塘村的农家乐增添了趣味。今年三月三十一日,村里组织公开招投标,承包款从每年39万元起步,六家经营单位经过一轮轮争夺,达到53万元才最后落槌。一星期后,村里即以26%的比例,对入股股东进行了分红。刘德余将种桃子的7.2万元收入,都入了股,获得了18722元的分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