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真正的农家的生活吗?要真正的体验农耕生活吗?是,抑或不是。只是这里,没有了农家,为柴米油盐算计的苦恼,没有大人们养育儿童的艰辛,也没有披星戴月种田纺织的劳苦,有的只是农家的闲适,粗茶淡饭的简单,来旅游的人们能够临时放下加班的烦恼,竞争的压力,放下为裁员而生的担忧,放下还房贷的焦虑,放下一切一切的不如意,让身心舒展开来,忘情地呼吸清净的空气,疯狂地唱一曲白调,这是一种何等的放松,何等的惬意! “农家乐”是一种生活方法。它不在乎吃什么,住什么,玩什么。它不是只能远远地观赏的舞台剧,也不是仅供参观模型,它的“乐”在于它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是活生生的一个房子,一杯水,一碗饭,一首歌谣……是那种身在其中的享受。但是,它毕竟是一个旅游项目,所以它又需要给旅游者吃点什么,住点什么,玩点什么。 一路走来,进进出出的“农家乐”形形色色。在这里,旅游者能够品尝到地道的白族农家饭菜,能够体验白族民居里的悠闲日子,也能够起个大早,走出村子去领会晨曦中的田园风光,抑或能够闲逛在村子里老街的石路上,看小儿童依在老人们怀里晒太阳,数一数白族民居的门楼有几重几檐…… 寺登街有一家叫“古道客栈”的“农家乐”就很不错。那天的行程是从鹤庆到剑川,车子在狭窄的山路上走走停停,几次险情让一行人着实手心出汗, 60公里的路,直走到中午时分才来到村口。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步行进村,转眼就拉来距离,三三两两地寻觅起自我的兴致所在。这是一条老街,沿街两侧是古老的店铺,小饭店,修车的铺子,花花绿绿的绣花鞋…… 走着走着,一路上被揪住的心渐渐变得平平的,再没有一丝丝的纠结。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到了,这就是 ‘古道客栈’”。于是大家走进这座不太显眼的门楼。外边不起眼,里边却别有洞天——一个鲜花盛开院子,院子正中摆放着一张张小小的方桌和小板凳。“上菜啊!”客栈老板热情地招乎着上菜。不一会,桌子上已经摆得满满当当。“啊,反而是白族最著名的‘八大碗’”。白肉,豆腐,炸鱼,豆子,米粉……这可是白族过节时才可以吃到的丰隆重餐,难得一见啊! 客栈的小老板姓赵,很热情的一个小伙子,他告诉记者,他是一个设计师,平常在省城工作,客栈主要是他媳妇在打理,而他的父亲老赵才是客栈的创办人。老赵老板60多岁,此时正和她的小孙女玩耍。见到记者,他一手抱着儿童,一手拿出钥匙打开一间间客户的房门。 “你们的客栈哪年办的?” “80年代,是村子里最早的客栈。”“怎么想起来要办客栈?”“那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员在这一带做调研,就住在家里。从那以后,就想干脆办个客栈。”“来住的人,中国人多,还是外国人多?”“有中国人,但是老外也多,他们很爱好这里,有的时候一住就一两个月。”记者走进一间客户,感觉除了干净、整洁,并没有非常之处,但是,站在里面向外看时,面对的是一院子的花花草草和干干爽爽的阳光下晾着的白色被单,心境猛的不一样起来。 寺登街因茶马古道而多了些历史的厚重感。也因茶马古道路,在很早的时候,这里就有了往来于西南地区到西藏的茶马盐互市,有了马队,有了客栈,非常是有了马店。这一切,是寺登街分别于别的村落的地方,对于 “农家乐”自然也就有它有非常之处。在这里享受“农家乐”,除了乡野情趣,还能够循着回响在历史长河中的那一串串马蹄声,去寻觅岁月留给这里的痕迹。 农家乐,渔家也乐。就在“农家乐”红红火火的时候,大理市金梭岛的渔家乐也蓬勃兴起。金梭岛,光听名字就让人心动。这个洱海边的专业渔政村,是洱海中最负盛名的第一大岛,因其形状如梭而得名。假如能乘一叶小舟,在洱海上漂移,然后登上小岛,那一定是十分浪漫的事情。惋惜的是,为了安全,旅游者只能坐摆渡船上岛。不过,这并没有降低人们对金梭岛的赞叹。一排排典型的白族民居,面对碧波如洗的洱海,恬淡而宁静。住在这个小渔村里,看袅袅升起的炊烟,品鲜美的鱼宴,听老人们“天荒地老”的恋歌,想想就让人心醉!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业的发展也打破了这里本来的宁静,但同时也给村子带来了发展的生机,非常是在封渔时节,渔民们不再寂寞,村子里一年到头充满了欢乐。 旅游的大肆发展中,许多人都看到了农家乐这支潜力股。各地的农家乐也是如雨后春笋,城里人爱好农家乐。祖祖辈辈种地为生的农民将自我的房子腾出来,于是,出现了相当多小客栈,绘画的,雕塑的,写书的,悄悄地住进去,一两个月,潜心做事,休闲度假。在这期间,自家地里种的高粱、玉米、蔬菜,成了款待游客的美味。一切的改变都不是悄然发生的,只是这种改变真的利于农村的发展,让农民切实的感受到了变化之后的美好,让农民真正的乐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