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张桌子,支起来,便是农家乐的原型。小型的农家乐,小规模的经营。通过努力,再苦的生活都会有起色;只要相信,没有完不成的工作。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也好,国家级贫困县区域也好,总之,努力了,没有克服不了的问题。发展农家乐也是近几年以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很有效的举措与发展规划。 “以前我只是在自家院子里支起两张桌子小规模经营,如今两层楼都腾出来做起了农家乐,钱赚得多了,日子也比以前富裕多了。”十一月二十二日,提起自家近十年的变化,在宝鸡市金台区胜利村经营农家乐的马丽侠感慨道。 胜利村共有435户人家,原来散居于市区北坡,属于省级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从2007年开始,金台区结合北坡地质灾害管理、新农村建设和民俗旅游文化景区建设,胜利村选址建设新村,并全力打造民俗生态休闲旅游景区。 “十多年前吧,一些登塬晨练的城里人锻炼完身体后会就近来我们农民家里吃一些面皮、稀饭等作为早点,为了能赚点钱,我们就在自家的老院子里支起桌子开始卖些小吃。”马丽侠说,她家的农家乐生意就是这样开始的。 刚开始经营的时候,马丽侠一家还住在只有三间平房的老院子里,卖的东西也只限于水围城、面皮、鲜羊奶等。2002年,村里整体搬迁,马丽侠一家住进了新建的两层楼房中,随着乡村基础设施的接连不断完善及旅游项目的连续开发,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在自家院子里办农家乐,短短两年时间,胜利村的农家乐经营户就由最初的20多户迅猛增到100多户,基本构成规模。 马丽侠说,因为他们村的农家乐开办时间相对较晚,刚开始经营的时候菜品比较单一,家家经营的东西也差不多,毫无特色可言,上塬吃饭的居民上来吃过一两次后逐渐失去兴趣,生意也受到了一些影响。村干部发觉这个问题之后,就特意组织他们去有经验的地方学习,从菜品特色、服务质量、礼貌用语等各方面全方位“取经”,胜利村的名气猛的响了起来。 “现在我家每日的菜品有三四十种,并且还会根据季节接连不断变换花样。为了满足城里人的休闲需求,我们还在农家乐里配备了KTV、自动麻将机等娱乐设施,客人吃过饭还能在这里享受上田园生活,很受欢迎。”马丽侠高兴地说,现在她家二层楼房能够同时接待20桌客人,每年的三月到十月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一年下来除了全家人吃喝还能落下几万元,感觉很知足也很快乐。 初出的简单,开始的不经意,所以的不可思议都能够变成现实。起步晚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自我的特色,有自我的风格。发展农家乐,看重的不但仅是生态环境的引人程度,还有当地的农家饭的特色,菜品特色。当然了服务质量也是很重要的,紧抓基础建设,建设当地的农家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