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农家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首先老百姓不认可,觉着李花开放时间短,游客就来那么几周,离主城也不远,吃不吃饭,住不住宿,这谁说得准。其次,前期投入大资金筹集艰难,没点技术,不懂服务,这到头来是赚是赔可不好计算。针对这些老百姓关怀的难点问题,村里召开多次会议,制订和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可是群众的踊跃性还是不高,甚至有一小部分人还有抵触情绪。老百姓的心思,周恒举心里明白。为了把农家乐办起来,周恒举这家说,那家劝,跑遍了整个村,最终他硬拉着几个党员干部,给他们作保证,立军令状:“这要是赔了,我掏钱补!”周恒举自掏腰包带着几名村民代表去外地学经验、学技术;邀请旅游专家来村里讲技巧、讲方法。就这样,村里的农家乐在周恒举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办了起来。 日前,印盒村农家乐已有36家,每年迎接招待游客30万人次,人均收入万余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村民们都说:“火车跑的快,全靠头来带。咱们村致富这趟车不光跑起来了,并且跑得还挺快,还不是由于咱们有个好的带头人——周恒举! 提起渝北区统景镇印盒村的李子,在附近周围地区可算是小有名气。昨天我们来到印盒村进行实地采访。 以前的印盒村,人多地少,资源条件差,村集体经济薄弱,是一个贫困村。经过前面两任村总支部书记的大力发展,印盒总算是有所好转。2012年,老村支书退休后,镇党委再三研究和讨论,决定介绍在外面接工程、做项目的周恒举当村书记。“一个人富不算富,一村人富才是真正的富。”从老书记手里“接班”后,周恒举便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增加收入致富。 他当选村支书办起李花节 印盒已有李树万余亩,按说规模已经不小了,靠着卖李子,村民的生计已不是难题,但周恒举却感觉远远不够。三月的印盒“漫山李花满山雪”,看着成片的李花次第开放,周恒举心里琢磨着:这么漂亮的景色应当好好利用起来,把印盒搞成旅游村,还能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小小李子就变成了大大的财富了啊。于是他多次向政府递交申请,期望政府能够在印盒开办李花节,党委政府也对此赋予了关注和支持,并请来专业人员对李花进行拍摄,制成了宣传片,踊跃对外进行宣传。经过他的一番努力,加上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广大村民的踊跃配合,印盒李花节终于成功举行。首届李花节,便迎接招待游客10万余人。三月,种植李树的印盒原本是农闲的季节,却所以变得忙碌起来,村民们卖起了土鸡、土鸭、腊肉、野葱,数钱数得不亦乐乎。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周恒举心里又有了主意:这乡村旅游做起来了,游客也多起来了,要是大家搞搞农家乐,村民们不就富起来啦。说干就干,周恒举带着村干部到处寻问,多方打听,了解情况,最终把利用本村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作为进一步致富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