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烧四明湖野生胖头鱼来了,还有香辣龙虾……”乡土味浓的农家小菜接连不断地摆上桌,香烟缱绻,色香诱人。在狮山农家乐的小楼内,赵启龙夫妇一身围裙,满脸笑容,不停地穿梭在酒席间,忙得不亦乐乎。这个不大的二层小楼摒弃了酒楼的“正规式”服务,反而多了些人情味。 “来我们家吃饭,没有那么的条条框框,都是自家的小菜,因为价格公道,服务也好,所有回头客也多。”说起自家的馆子,赵启龙满脸堆笑,显得格外骄傲,“你看,那墙上的照片还是客人们送的呢,他们都是来旅游的,拍得好的就送我们了。”赵启龙说,很多的游客来的次数一多就成朋友了,他们大多是从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来的,每次来之前还会预先打电话过来预定四明湖的湖鲜。每每这时,赵启龙都会一口答应下来,跑到鱼贩那里提前收购,有时候因为量不够,还会跑好几趟,但赵启龙却毫不在意,“就像自家人一样,他们来我也高兴”。 跟所有的梁弄人一样,赵启龙也是一名普通的农户,年轻的时候打过工,跟着一个床工师傅做学徒。本来学了一门手艺的他生活倒也无忧,妻子又在家开了一个杂货小店,俩口子每年也有2、3万的收入。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床工手艺逐渐被新型的家居用品取代,用赵启龙的话来说,“有了席梦思,传统的都靠边站了。”不得已之下,赵启龙只得“另谋生路”。 “说也巧了,那个时候咱们梁弄的红色旅游开通了,朋友跟我说可以搞农家乐,我想这是一个好机会。”经过慎重考虑,赵启龙相信政府的“致富政策”,也相信梁弄的“红、古、绿”旅游开发前景,于是和妻子商议后投入了10几万把自家的二层小楼做了一个精装修,搞起了农家乐,赵启龙和妻子二人身兼厨师、服务员等多个角色,辛苦却也满足。 在梁弄,跟赵启龙一样开办农家乐的村民不少,但赵启龙却是其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作为梁弄第一批办农家乐的“先驱”,政府给予了3000元的奖励,“政府很支持我们自己创业致富,尤其是搞农家乐,现在路通了,旅游也搞起来了,来的旅客一年比一年多,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赵启龙含着微笑娓娓诉说。 平常忙碌的生意已经占据了赵启龙生活大部分的时间,他只能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去农田里除草、浇水,养护樱桃树,很年过去了,一直如此。在赵启龙身上,有着商人的智慧,更多的是大山人的纯朴和勤劳。用“辛勤致富”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