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明月山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郑声宝告诉记者,去年明月山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旅行综合收入6亿元。旅行业不仅 鼓了农民的口袋,更富了农民的脑袋,进步了农民素质,村里就连60多岁的老太太都学会了讲一般话,懂得与游客打交道做生意。 “我们的‘农家乐’早年很马虎,如今很精巧,明月山管委会每年都会举行一至两期‘农家乐’培训班,教村民怎样搞好卫生及其服务。”张宏进对当局的扶持心存感激。这些年,明月山管委会每年都会对经营得好的“农家乐”老板进行表彰。“参与旅行光荣,发家致富光荣”,已经成为潭下人的共识共为。 感受旅行业发展脉动的潭下村“农家乐”老板们信心十足。他们信托 ,随着我国的发展,前来明月山游山玩水的游客肯定会更多,潭下村的“农家乐”生意肯定会更加红火。 喝米酒,吃腊肉,品土鸡,尝野菜,10余名湖南游客围成一桌,举杯执箸,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明月山下柴火土菜馆的农家美味。一月二1九日,记者来到宜春明月山下的温汤镇潭下村,走进“农家乐”,听潭下村农民畅谈农家办旅行的喜事、乐事。 客厅挂着翠竹兰花装饰画,房间摆放着一盆炭火,柴火土菜馆女老板王赣兰端来了盐姜、茶水、花生及其瓜子,一个劲地招呼记者品尝。这位从60岁开始办“农家乐”的农家妇女,在5年时间里把柴火土菜馆经营得红红火火。她开心地说:“我一个老太婆,没什么朋友,也不认识什么人,这几年赢利全靠当地旅行业的带动!” 潭下村曾经是温汤镇最贫困的村。71岁的谢增福回忆 说,早年村民到小卖部买盐、买酱油都是记账,年底卖了谷子才不妨结清欠款。明月山开发旅行后,全国各地前来嬉戏的游客川流不息地从村前经过,潭下村人心动了,纷纷放下砍柴刀,拿起切菜刀,依托农家屋,办起了“农家乐”。 村民彭绍建在外务工时及其一个湖南姑娘结了婚,回乡后办起了湘妹子农家乐,业务 8个月赚了近5万元;鸿祥农家乐接待游客时,比较多的一天摆了80桌,生意很红火;农家乐土菜馆老板张宏进告诉记者,他有兄弟及其堂兄弟11人,有5人开办了“农家乐”、1人开超市、1人开宾馆,都是依托明月山吃“旅行饭”。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潭下村新办的“农家乐”有22家,每户“农家乐”每年最少有3万元纯收入,多的有近60万元,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农家乐”就是潭下农民的“聚宝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