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在给农民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有效地美化了农村生活环境。长桥乡长桥村村民余良波按照“猪—沼—果”模式发展沼气及其养猪,并在自家后山上种植蔬菜、黄花梨等,年收入达6万元以上,长桥村也成了干净、整洁的“生态农庄”。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发展庭院经济,同时改水改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广昌县甘竹镇龙溪村村民饶龙华依靠自家庭院,开发附近的荒山种植了1亩葡萄,两年后不但收回投资,还盈利1万余元。广昌大力做好庭院增收文章,引导广大农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零星土地,种果树、搞养殖、办加工厂,把数以万计的农家庭院前后的“方寸之地”建成各具特色的“聚宝盆”。日前,全县参与庭院经济的农户达3.1万户,构成了特色种养型、生产加工型、生态休闲型3种庭院经济类型。 过去,广昌大多数农民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或堆放杂物,或放养畜禽,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了庭院卫生。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该县把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农庄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来抓。他们结合产业规划,鼓舞广大农民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南丰蜜橘、黄花梨、茶薪菇、香扇加工等产业。同时,该县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在技术、资金、用电、用水等方面予以扶持。甘竹镇农民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资源,引进香扇生产工艺技术,在自家庭院从事香扇加工,如今该镇参与香扇加工的农户发展到200余家,庭院香扇业年创产值8000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