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时节,柯城区石梁镇的田园画卷正徐徐展开。8月14日,笔者走进中央方村的"小米院子",一幅乡野生活图景跃然眼前:水塘边垂钓者静待收获,茅草茶亭下罗汉松舒展枝桠,露天烤炉旁山茶树摇曳生姿。这座700平方米的庭院,在方振、方兴兄弟的巧手改造下,将农耕文化与现代体验完美融合。 "上周刚接待完银行的20人团建,他们看中的就是这里'钓鱼-烹饪-会议'一站式体验。"方振指着水塘边的30亩家庭农场介绍道。这片承载着父子三代人心血的土地,如今已形成葡萄柚、胡柚种植与代代果药材试种的立体产业。兄弟俩分工明确:哥哥兼顾医药主业仍每周巡田,弟弟则专注经营创新——将时令蔬菜直供餐桌,开发钓龙虾体验,多功能厅配备投影设备,去年成功承接40余场企业团建。更令人期待的是,观星帐篷即将落地,届时游客可枕着蛙声入眠,晨起摘果垂钓,尽享田园诗意。
沿着石梁溪溯流而上14公里,双溪村寺桥自然村的"桥头农庄"同样热闹。老板娘赖春英望着门前溪流感慨:"往年这时候溪里都是玩水的客人,今年虽然上游施工影响客流,但地理优势还在。"她算起"成本账"底气十足:自家庭院免租金,婆婆种菜养鸡,去年营收突破40万,"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这份自信,既源于石梁溪得天独厚的避暑气候,更来自农家乐经营者的坚守与创新。
面对消费市场波动与施工影响,石梁镇党委以"微改造"破题。全镇80余家农家乐、15家民宿中,党员经营户率先示范:方振兄弟升级景观设施,其他业者配合整治村居环境,竹篱菜畦更显野趣。在柯城区农业农村局、文旅体局支持下,镇里组织厨艺培训、设计团建路线,主动对接企业客源。正如镇党委负责人所言:"我们要通过党员带头、精准对接、微改精提,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共富动能,让每户农家灶火都照亮共富之路。"
从庭院改造到产业融合,从个体经营到政府护航,石梁镇正以农家乐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的共富杠杆。在这里,传统农耕与现代服务交织,生态资源与人文创意碰撞,演绎着新时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共富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