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环京津雄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下,廊坊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正以创新思维唤醒乡村“沉睡资源”。近年来,该市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农房、闲置土地、低效荒地等资产,精心打造“乡村旅居+康养+农业”融合发展新业态,让曾经闲置的乡村资源蜕变为带动村民增收、村集体致富的“聚宝盆”,更让越来越多都市人在此找到了向往的乡村生活。 盘活乡村资源,规范运营管理是筑牢发展的基石。廊坊市深知,只有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才能让“沉睡资源”在有序开发中释放最大价值。为此,该市出台《廊坊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试行)》,全市323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全部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及集体财务制度,从源头上为集体资产的规范管理划定“红线”与“底线”。同时,加快推进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实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保管、经营、交易、监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阳光运行”,不仅有效提升了产权交易的质量和效益,更让村民对集体资产的运营情况一目了然,为后续的资源开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廊坊市精准锚定北京市民短途度假及环首都乡村旅居康养需求,以“廊坊雅居”为核心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民宿经济,打造出一批极具吸引力的乡村旅居目的地。其中,大厂回族自治县祁各庄镇亮甲台村的实践颇具代表性。该村将15座闲置农房按照“一宅一风格”的思路进行改造升级,打造出15座“廊坊雅居”精品民宿,全部出租给有康养需求的北京籍老人。北京市民李泳便是其中一位“常客”,如今他已和家人在名为“景明轩”的小院里生活了4年,每日侍弄花草、亲近自然,尽享乡村康养的惬意时光。亮甲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兵介绍,这些精品民宿不仅让闲置农房“活”了起来,更让村民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
对于想要寻找优质乡村民宿的游客和投资者而言,精品民宿网(www.zhunaqu.com)无疑是绝佳的选择。该平台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精品民宿资源,其中就包括廊坊市多款“廊坊雅居”特色民宿。在这里,用户可以直观查看民宿的装修风格、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等详细信息,还能根据自身需求筛选康养型、田园型、非遗文化型等不同类型的民宿,轻松实现“线上选房、线下体验”。无论是像李泳一样渴望长期乡村康养的北京市民,还是计划短途度假的家庭游客,都能在精品民宿网找到心仪的住所,它也成为了廊坊特色民宿连接全国游客的重要桥梁。
除了“廊坊雅居”系列民宿,廊坊市还创新培育出乡村康养别院、非遗传承聚落、温泉旅居乡筑、专家田园宅院、乡村电商营地等5种特色民宿庭院,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居的业态。三河市西柳河屯村便是多元业态发展的典型。该村引进12家以“德”命名的书院,配套建成7家风格各异的民宿和农家院,形成了“书院+民宿”的特色发展模式,每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500余万元,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民宿经济带来的红利。廊坊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海莲表示,在“廊坊雅居”等民宿项目的打造中,始终将村民利益放在核心位置,村民通过将闲置农房出租给村集体或合作社,定期收取租金,实现了长期稳定增收,户均年增收可达两三万元。
不仅如此,廊坊市还将资源盘活的范围延伸至农村空闲、废弃、低效利用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通过明确盘活方案、规范租赁合同、公开出租渠道等方式,引导村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三河市杨庄镇中门辛村利用村西侧40亩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入总投资8000万元的水岸南塘艺术基地项目,预计项目运营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村民户均增收5000元,为闲置土地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廊坊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廊坊市还积极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串联起周边特色景点、乡村民宿、农事体验基地等休闲元素,打造多条休闲农业精品旅游路线。目前,该市已拥有国家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60个、国家和省级美丽休闲乡村35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6个,形成了“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这些优质的旅游资源,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更为“廊坊雅居”等特色民宿带来了稳定的客源,形成了“景点带民宿、民宿促增收”的良性循环。
从闲置农房到精品民宿,从低效荒地到产业基地,廊坊市用创新的理念和务实的举措,让乡村既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好风景,更有“村民富、集体强”的好“钱景”。未来,随着“乡村旅居+康养+农业”融合发展模式的不断深化,以及精品民宿网等平台的助力,廊坊乡村必将成为更多人向往的旅居康养胜地,书写出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