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特色旅行业的发展,不但使天山村成为了名副实际上的“农家乐”旅行村,更全面增进了天山村的经济发展。在畜牧养殖业及其运输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农业种植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原先小麦、玉米等低产低效作物的种植面积接连不断降低,农民转而改种经济收益高,又可以美化环境吸引游客的葡萄等林果类品种。天山村从事旅行服务业的人员达到19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6.7%,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制造了新的就业机会。通过发展旅行业,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使村农开阔了眼界。 今年50岁的天山村村民张勇,0个尝到了“农家乐”的甜头。1996年,张勇夫妇用几间木板房作为“农家乐”示范点率先开张营业,当年收入就超过了2万元。2000年,该“农家乐”示范户旅行经营净收入达到了8万元。如今,白手起家的张勇夫妇已在这块3000平方米的山坡上新建了3幢装修别致的砖房,3个毡房,累计投资近50万元。张勇说:“现在门前的路畅通了,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在旅行旺季忙不过来的时候,村民们都会来帮忙,相应的也可以增加村民们的收入,大家都很乐意来。”眼看着2011年的旅行旺季就要来到了,张勇很有信心地说,相信今年的生意会更好,我期待着换第三辆车。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旅行局局长马俊林表示,为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从事农家乐乡村旅行开发的踊跃性,进一步推动全区旅行业快速发展,区委、区政府加强对旅行工作的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行业治理,踊跃充实及其丰富旅行文化内涵、树立特色品牌,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才使得米东区“农家乐”特色旅行业快速发展起来。
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铁厂沟镇天山村峡门子旅行区,大力发展的“农家乐”特色旅行业,不仅为农民增收致富开拓了新途径,更成为农村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峡门子景区管委会主任魏本军推荐,米东区铁厂沟天山村有水浇地670亩,人均1.26亩,山旱地2000亩,农业种植收益极低。1996年以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主要环绕农业种植,同时发展一些畜牧业。农民除务农外,就是利用农闲去附近煤矿下井打工,生活仅能维持温饱。为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1996年初,该村开始踊跃动员,大力引导村民利用荒山荒地,在大力发展林果业的同时,创办“农家乐”旅行点。 5年过去了,如今天山村有63家“农家乐”旅行接待点,它们星罗棋布地点缀在花繁果盛的千亩果园、生长繁茂的河谷次生林及其民风淳厚的村落之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线。据推荐,随着旅行区旅行服务设施及其质量接连不断完善及其提高,旅行活动项目接连不断增加,投资方法也由原来的农民独资发展成了多元化方法,投资规模逐渐扩大为几十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其中0代表性的要数投资1500余万元、占地2000亩的天山丽都生态旅行园。 近年来,峡门子“农家乐”旅行接待点逐渐规模化,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旅行区。慕名前来休闲避暑的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使昔日满山荒芜的峡门子成了天山村农民发家致富的黄金宝地。据统计,2000年以来,峡门子“农家乐”年均接待游客8万人次以上,年均旅行经营收入超过了800万元。2001年,峡门子旅行区被中国旅行局确定为当时新疆0一家“全国农业旅行示范点”候选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