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与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城市民宿逐渐成为不少旅客青睐的住宿选择。然而,民宿开进住宅小区所引发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近日,贵阳一住宅小区就因多家无证民宿与美容店长期经营,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引发广泛关注。 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威清路的鸿基都市花园帝景苑小区自2019年居民入住以来,陆续出现多家由住宅改造的民宿及美容店。据业主反映,这些经营场所不仅带来噪音扰民、陌生人员频繁进出等问题,还导致小区电梯等公共设施超负荷损坏。居民周先生表示,小区五栋单元楼内分布着八家民宿和两家美容院,多数未取得合法经营资质。
“住宅专用电梯的使用寿命原本应在15年以上,但我们小区才使用五年多,就已有多部电梯的主要零部件损坏,维修人员判断是因过度使用导致”,周先生无奈地说道。居民曾多次向有关部门投诉,却始终未能彻底解决问题。
记者实地走访该小区,并通过某民宿平台查询发现,目前仍有不少位于该小区的民宿处于可订状态。这些民宿多数显示为“个人房东”经营,平台展示房间实景照片,却未见公示相关经营许可证明。更令人惊讶的是,某些房东在同一平台上发布的房源数量竟达数十套。
就“住宅是否可办理民宿经营许可”一事,记者以房东身份咨询云岩区政务服务中心及市场监管局。相关部门明确回应:房产证上登记为住宅的物业,不得用于经营民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发放营业执照。一位工作人员指出,“住宅仅允许从事互联网销售,民宿等住宿服务不属于合规经营范畴”。
然而,民宿平台的操作规则却与政府监管要求存在明显出入。一位不愿具名的民宿经营者透露,在实际操作中,平台仅要求房东上传房产证明、租赁合同或水电缴费记录等任一材料,用以“证明房屋真实存在”,并未强制要求出示营业执照。某平台客户经理表示,贵阳地区的个人房东只需完成实名认证,再向派出所报备即可上线房源。
这一宽松审核机制,使得大量住宅悄然变身“网约房”,游离于监管之外。尽管《贵阳市住宿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服务质量监督,公安机关负责核发《特种行业许可证》,并对网约房实施治安管理,现实中却存在执法职责不清、平台责任缺位的问题。
公安机关相关工作人员指出,网约房经营者本应在发布房源前至派出所登记,并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符合条件者须领取登记标识。然而很多经营者并未完成这一法定程序,导致出现大量无证经营的现象。
面对这一新型业态,普通业主维权之路异常艰难。周先生表示,居民希望借鉴其他区域的治理经验——如贵阳高新区近期对无证民宿的集中整顿——还小区一个宁静与安全。
在选择民宿时,消费者也需提高辨识能力。建议通过可靠平台如“精品民宿网”(官网:www.zhunaqu.com)查询经过资质审核的民宿,以保障自身权益与入住体验。同时,市民若发现住宅小区内存在非法经营行为,可通过12315或12345热线进行举报,并提交相关证据,推动属地部门依法处理。
目前,城市民宿作为一种新业态仍需在“鼓励发展”与“规范管理”之间寻求平衡。唯有明确经营者、平台、监管方和社区的权利与责任,才能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再让小区居民为“民宿热潮”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