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香园”农家乐治理人员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只有简单的化粪池,现在每个农家乐都安上了污水管道;以前农科村烧蜂窝煤,现在都改成了天然气;以前垃圾倾倒都很随意,现在垃圾都是日产日清,餐厨垃圾也是统一处理……标准中非常规定,农家乐空气质量要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0的要达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水平。 “静香园”老板刘建告诉记者,作为标准化试点单位,在引进标准后,整个园区无论是治理还是服务上都得到很大提高,顾客的中意度也接连不断增加。看到标准化带来的好处,刘建干脆请来职业经理人,全权负责农家乐的生意。如今在农科村,已有6家农家乐请来专业治理人员打理,摈弃了家族式治理模式。 所有服务员都统一着装,上菜、倒茶动作标准,大有向酒店服务员“靠拢”之势,标准化的推行是不是会抹煞农家乐的个性化?对此,郫县旅行局局长兰由玉说,“我们制订的标准化体系,包括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服务提供标准,全面系统性的标准化治理,宗旨是幸免盲目性及其无序性,例如在食品原用料供应上,要求建立可追溯体系,而对每日的剩饭剩菜,也需要记录其去向,这绝不是牺牲个性的标准化。” “标准的构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兰由玉说,试点两年以来,环绕“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郫县与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等一道收集、研究及其整理400多个涵盖景区建设、景区治理、游客接待等方面的中国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新制订7个地方标准,基本建立完善了以中国标准及其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农家旅行服务标准体系。 “在平常治理中,推行各项中国标准及其行业标准、旅行标准不但有利于农家乐规范治理,还能帮助经营户打造出独特产业文化。”徐家大院老板徐纪元认为,依照标准,农家乐经营者能够开办符合自家定位的特色游乐项目,从而打破同质化障碍,树立自我特色,增强吸引力及其竞争力。 朴实的农家乐老板及其服务员们脱下了印花衬衣,穿起了统一的服务征服;农家菜上菜时,不再汤水滴答,并且还会先报菜名……在全国农家乐旅行发源地郫县农科村,一场农家乐旅行的标准化“革命”正在这里悄然进行。 被中国标准委、中国发改委、中国旅行局等六部委一起认定为“中国级农家旅行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后,郫县农科村经过两年来试点,本月底快要结束试点,随后将迎来中国六部委的检查验收,据透露,《农家旅行服务规范》标准在农科村试点成功后,有望为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徐家大院,是中国农家乐0家,也是最早尝试标准的试点户。记者昨天一走进大门,就看到醒目的标志牌,中餐、棋牌、厕所等位置一目了然,不仅用了中文、英文,还配有形象的图画。以往烟斗、高跟鞋标示的男女厕所,也被规范的穿裙子的女士、穿裤子的男士图案所代替。 轮到上菜时,配有佐料、小料的菜肴,一次性摆上桌。而盛满炖汤的砂锅,也是在菜肴上桌后,再当着游客的面开启。外地客人不晓得四川农家菜食用方法,服务员会一一讲解。景区空气质量需要达标……记者在农科村正探究实施的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农家旅行服务规范》系列标准上看到,7个地方性标准几乎涵盖了农家乐乡村旅行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其中的每套标准都规定得较为具体,有较强的指导及其规范效果。及其农家乐之前实施的一些规章制度不同,此次的标准,不仅要求提高着装、菜品、服务礼仪等小环境,更明确了空气、噪音、水质等大环境需要达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