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城南街道办事处洛渭屯居委会山地较为丰富,为尽快实现脱贫,在当地官方的支持下,100余户村民开荒植绿,十余年来先后种植茶树3000亩。 “3000亩生长非常好的山地茶园将给茶农带来较有保障的收入。”兴仁县城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龙芝才推荐说,“‘植绿荒山’盘活了闲置土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群众多了一份收入渠道,不仅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路径问题,同时也提高乡村生态管理水平,涵养了山地水土,实现生态管理、产业调整、村民脱贫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提高。” 我们在兴仁县城南街道办事处洛渭屯居委会3000余亩茶山上走访发觉,采摘新一季春茶的多为妇女,有很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老龄化不只是城市问题,乡村也有。”龙芝才告诉我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布局更多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有助于更广范围覆盖带动不同年龄贫困人口,让更多群众非常是老年贫困人口能够老有所用老有所为。” “一天采摘三四斤茶青,能够挣五六十元钱。”故所组50多岁的村民饶邓琴说,“采茶季节需要大量人力,上山采茶也能够多一个经济来源。” 据了解,春茶采摘以来,茶山每日都有200多人上山采茶,采茶妇女每日可收入几十元至百多元不等。 近些年以来,接连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贵州依托山地发展茶产业,使之已成为贵州山区增进乡村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 温润的山风催着山间茶树嫩芽长满枝头,这个春天,以茶产业为开端的农业产业调整,成为贵州乡村供给侧改革的排头兵,增进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