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农家乐: 北京周边农家院:十渡桃源仙谷玻璃台黑龙潭雾灵山白河湾漂流青龙峡云蒙山黄花城水长城石林峡灵山雁栖湖爨底下村幽谷神潭
京东大峡谷挂甲峪密云水库金海湖百泉山龙庆峡云梦仙境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京都0瀑捧河湾古北水镇古北口长城司马台长城
玉渡山喇叭沟门清凉谷延庆百里画廊
天津农家院:蓟县盘山毛家峪翠屏湖黄崖关长城九山顶梨木台八仙山青山岭郭家沟村东山村石龙峡
  河北农家院:坝上草原农家院大全丰宁坝上草原张北坝上草原中都草原)、沽源坝上草原雾灵山塞罕坝野三坡金山岭长城潘家口水库百草畔百里峡白洋淀
  (山东:日照渔家乐蓬莱渔家乐长岛渔家乐青岛渔家乐)(辽宁:绥中东戴河电厂海滨止锚湾兴城海滨哈仙岛瓜皮岛海王九岛獐子岛广鹿岛大长山岛
当月热门标签:

历数张家口坝上草原曾经的辉煌

来源:未知 佟飞 点击:

  元中都,距今约700年,是张家口坝上草原一座曾经金碧辉煌的都城。

  元中都在张北县城北17公里处。

  元朝曾经建有四个都城:成吉思汗时代的哈剌和林(今乌兰巴托附近),忽必烈建立的上都(史称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和大都(今北京),武宗时又在今张北白城子建了中都。

  据史书记载,白城子一带古称“旺兀察都”,离大都245公里,北距上都195公里。是“天苍苍,野茫茫,鸷鹅鸿雁水中荡,獐狍鹿兔草中藏”的肥美草原,是辽、金、元时代北连漠北、西通西域、南接中原的交通枢纽和军事重地。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去世,元武宗海山继位仅10天,就下诏“建行宫于旺兀察都,立宫阙为中都”。这是自蒙古建元以来的第四个都城。第二年七月中都宫城基本建成。宫城中宫殿巍峨,金碧辉煌,中心大殿相当于今天的七层楼高,周围是配殿,如众星拱月。宫城的四个角楼高耸雄峙,不愧皇家宫阙,皇家气派。蜿蜓起伏的狼尾巴山,波光粼粼的鸳鸯泺(今安固里淖)、黄盖淖、西大淖、海子洼等十几个淖泊,如群星般撒落在其周围。

  元中都原设计在建成宫城外还有皇城、外城。但由于元武宗海山只坐了四年皇帝就“驾崩”了,其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史称元仁宗)于1311年继帝位,马上“罢城中都”,使旺兀察都之地的中都沉寂下来,继而降格成了皇家的“行宫”。

  关于元中都的建立,至今仍就是一个历史谜团。因为自元世祖忽必烈始,元朝历代皇帝,都是冬春住在大都,夏秋住在上都,实行两都巡幸制。那么,元武宗海山为什么还要在上都与大都之间又建立一座中都呢?

宫城城垣

  对此历史学家也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为纪念1211年成吉思汗讨伐金朝,在野狐岭大败金人的大事件;有的认为,这是元武宗以其先人成吉思汗、忽必烈为榜样,建立一座属于自己的都城;还有的认为,建立元中都是受辽金时代多京制的影响,而当时的“旺兀察都之地”,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独特,西达西域,北连草原,对于统治中国的蒙古贵族来说,确实是理想的建都之地;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元武宗和皇族久居大都,已不习惯上都的严寒和清寂,但又不敢违背祖制,便折中而在这个草原与汉地、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结合部建立中都。

南城门遗迹

  考古学家所见的元朝中都遗址,城址建筑在一马平川的大草原上,坐北朝南,由廓城、皇城、宫城“回”字形相套。宫城南北长620米,东西长560米,小于大都宫城,与上都宫城同大。城垣完整,高出地面3米左右。皇城东、西、北各距宫城120米,南距宫城210米,呈断续土垄状,高出地面1米左右。廓城距皇城东、北、南分别为1050米、1590米、1570米,局部残存约1米高的土垄,基宽15米,西墙已无迹可寻。宫城四墙各有一门,四角有角楼,角台残高5米。东、西、南三角均设有青石条砌的水道。廓城、皇城、宫城内均有建筑遗址。其中宫城内有突出地面明显可见的遗址27处。宫城中心大殿残高3米,位于宫城四门直线交点上,有四条大道与四门连接。宫城大殿由三层台基组成。下层高出地面0。2—0。7米,周边有排水沟。中层高1。85米,宽出上翅4。2米,南北长90米、东西宽48米,中部收回,呈现亚腰状。前殿东西两角二次折回,后殿东西两角三次折回。二、三层台基共有七条14级踏道,前殿伸出部正前方一条宽7米的踏道直通南门,为御道。两侧各一条宽5。5米的臣道。

  从顶部建筑遗迹看,宫城前殿大而方,中殿长如廊,后殿宽而短,是合而为一的类似“土”字形建筑。宫城大殿后寝台上,有两个汉白玉莲花柱础,础径1。05米,础方1。2米。以础径与柱高的比例推算,该殿柱高应相当于现在的四层楼高,由此可想见当时宫城中心大殿的宏伟壮观。宫城南门门台遗址面阔88米、进深18米,占地面积1584平方米,中间有三条门道。中门道宽5。9米、两侧门道宽5。6米,三条门道地面均铺砌石灰岩条石。从门道遗留的被火烧过的梁柱看,该门是木结构过梁式门道。门楼台基向左右缩回2米,缩进部分长7米接阙台。阙台与门道同宽,长17米,台基上建有阙楼、门楼、廓道,是一座并列式三冠二阙三门道森严巍峨的宫门。

  宫城大殿御道上铺着龙纹地砖,砖的四角饰有法车仑,中间为张牙舞爪、喷云吐雾的团龙。

  前殿臣道顶端东北角出土半截汉白玉浮雕角柱石,正面为游龙戏珠,下部是清晰完整的后肢,利爪如鹰,浮鳞似鱼。侧面为凤穿牡丹,牡丹翠枝嫩叶,丹凤伸颈飞翔,浮雕风格流畅。前殿东步道台阶下出土两幅完整奔马图的砖雕,奔马仰头甩脚踏祥云,四肢腾空,疾驰如飞,造型浑厚庄重,刻工精湛娴熟,属元代都城砖雕孤品。金底绿边的团龙瓦当、行龙戏水滴水瓦,色釉鲜活。在大批出土脊饰中,尤以一件“行什”为最,它头上戴着一顶圆形花边小帽,尖嘴猴腮,挺胸腆肚,背生双翅,手按金刚杵。上身套了件宽松的坎肩,肃目锁眉,憨态可掬。琉璃鸱吻缩头卷尾,身披鳞甲,其貌如龙。宫城中心大殿出土的50多个汉白玉螭首瞠目嗤鼻,呲牙咧嘴,突肌瘦骨,鬣毛飘曳,昂首腆胸,前肢撑地,活灵活现,跃跃欲飞,堪称元代雕刻极品。宫城前殿地面出土了24块红白相间的亮面抛光天然石地板,与唐朝大明宫铺地的“文石”相类似。前殿中轴线三分之一处的地砖下,发现一块青石板,上面纵横各六格,共36格。每格内有一组八思巴文数字,纵横对角线每行六组数字的总和为111,名为六六幻方,为喇嘛教的镇符,作为避邪物埋在殿基中。此镇符在西安的安西王府考古发掘中也曾发现过一块。

  元中都遗址也发现了一些待解之谜。

  “工”字形建筑是元代建筑的特点。皇家建筑也不例外。元大都考古发掘的后英房遗址,确是“工”字形建筑。而中都出土的中心大殿却是“土”字形建筑。在顶部同一平面上,从前殿墙基槽又向前伸24米,宽与亚腰相等,上面没有建筑而是平台,空中鸟瞰实为“土”字。

  元上都宫城御天门是券洞城门,元大都宫门和仪门也是券洞城门,而中都的宫门却是木结构过梁门。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忽必烈在上都建造了我国城门史上最早的券洞城门。元中都的建造者元武宗,跨马挥戈漠北十余年平定北方诸王反叛,自恃通晓军事,为什么要建筑易于火攻的木结构过梁式宫城城门呢?

  在宫城城门北面,发掘出一处我国史料和考古史上未曾见闻的、许多知名专家都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建筑遗址。从东西阙台各向北伸出一道空心墙,50米处成90°角向里拐,相接后形成一个长方形。墙体内外侧均有收分,墙体下每隔3米有一对横向排列的柱础。在墙体内外侧出土了大量鲜艳的朱红色墙皮。宫城城门内又有围墙,这是首次发现,其名称和作用都是个谜。

  元中都作为都城的时间是短暂的,元中都存于世上的时间也是短暂的。然而这短暂的辉煌仍旧给塞外坝上的历史留下了封建王朝高贵的印迹。

还不错
(0)
0%
不怎样
(0)
0%
感谢您阅读:历数张家口坝上草原曾经的辉煌
------分隔线----------------------------
发表评论
以下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农家乐联盟网的观点或立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