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在益阳市政协的精心策划和全力支持下,我市以赫山区会龙山街道仙蜂岭花木专业村为依托,开发的花乡农家乐正式对外开放,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游客的追捧。当年接待游客40.5万人次。此后,全市推广花乡农家乐的开发经验,分别在桃江、沅江、安化等区县(市)相继开发了竹乡、湖乡、樵乡等农家乐系列产品。农家乐经营户达到1000多户,分布在全市20多个行政村,其中,赫山仙蜂岭、来仪湖,沅江株木山,桃江船形湾,安化大溶溪等村,成为典型。 2013年2月,记者重访花乡农家乐,一度发展至58家农家乐的仙蜂岭村目前正在营业的只有两三家。就全市而言,农家乐经营户的数量还维持在5年前的水平,投资经营模式、开发模式、区域布局等方面,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于此,一个新的命题呼之而出:转型的拐点,该怎样走? 业内权威:农家乐发展的方向,是等级景区 “单家独户的农家乐现在乐不起来了,这是必然的。”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副局长郭勇干说。 郭勇干从事旅游工作已20年,为第一家农家乐的创办,他跑仙蜂岭村跑了上百趟,“一家一家地做工作,一家一家地作辅导、作策划”。 提及益阳农家乐,郭勇干描绘了一张农家乐走向图:农家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初始阶段,随着自身发展的缓慢、周边市场尤其是长沙农家乐的兴起,益阳的农家乐不再像前几年那么火,目前我市农家乐正慢慢从由单纯家庭旅馆式经营向家庭旅馆式经营、企业农庄式经营同步发展转变;由单纯农家乐向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转变;由观光休闲为主向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同步发展转变;由低层次、简陋开发向注重策划、注重文化、注重参与、注重配套的高品位开发转变。“这个转变有一个过程,但不是最终方向。” 郭勇干认为,农家乐发展的最终方向是,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将连片农家乐组织起来,集中成片打造;再按等级景区的标准和要求,打造等级景区。如山乡巨变第一村、安化茶马古道等。 郭勇干建议,政府要在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要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税收和贷款方面提供优惠。因为乡村旅游的投资回报期比较长,效益好的也要7至10年,没有资金支持,难成气候;要引导消费者积极响应“国八条”,将一些公务接待放到乡村旅游点,减少开支的同时带动乡村旅游收入;旅游部门要在宣传上着力,宣传好的典型,帮助他们拓展市场;食品、质监、消防、旅游、卫生、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加强服务和监管。 文化人士:农家乐以文化为魂,才更有生命力 “如果把黑茶品味馆的艺术作品拿走,这个茶馆,就没有这个味了。农家乐也是一样。”许国良是坐在黑茶品味馆里,接受记者采访的。 画家许国良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企业家,深谙经营之道。“农家乐的发展,必须要有适合当地特色的文化,既求大同,又存小异。” 许国良认为,农庄式也好,连片的也好,农家乐要有整体的文化规划,比如在植物选种上,或是连片成行的桃树,或是地域特色鲜明的茶花,总之主格调要基本相同,但又要容许各具特色的小文化穿插其中。 “没有文化的东西,是长久不了的。”许国良说,农家乐打农耕文化牌也好,打餐饮文化牌也好,总之一定要原生态,地方远一点、荒凉一点都没关系,但不能作假。“要用篱笆就用竹篱笆,不要搞些洋不洋、土不土的东西。”许国良还特别提到,房前屋后的垃圾要注意归集整理,从小处着眼,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许国良还建议,政府对农家乐的发展除积极宣传引导扶持外,还要建立可上可下的评星制度。 从业人员:软硬兼施,提升服务接待水平 坐落在花乡农家乐的望江园,设施较为完备。“今后还要在硬件软件设施提升上下功夫,用五星级农家乐的标准和规范来提升水平。”望江园负责人看到了不足。他表示,园内一些体验、游乐项目的设置,还要更丰富一些,今后推出的休闲产品会根据游客的喜好,更有创意、有特色。 杨梅山庄的酒、彪哥农家乐的菜、新桃缘的擂茶……都是农家乐赖以生存的特色所在。不少经营者从中大受启发。山乡巨变第一村的农家乐经营者就大打乡村体验牌。“山乡巨变的书画、梨园、水车、农场,以及人民艺术广场,做的都是体验文章。这篇文章做好了,特色自然就形成了。”郭勇干说。 消费者代表、市民曹敏的一句话,或许能代表大家对农家乐的所有期待:“我去农家乐,希望吃的是农家菜,住的是农家屋,游有农家园,购有土特产,玩有农家游戏——在那里,能找到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或田园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