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兵洲亥村,有一处备受瞩目的家庭农牧场——燕红家庭农牧场。农场主赵燕红自豪地介绍道:“我们这儿2013年就开始建设了,2021年正式注册,到了2024年,就荣获了市级示范家庭农牧场的称号。” 初秋时节,塞外青城天高云淡,微风轻拂。踏入燕红家庭农牧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便在眼前徐徐展开。几株李子树亭亭玉立,紫红的果实挂满枝头,宛如点点繁星。树荫下,一群毛色鲜亮的土鸡正悠闲地踱步,时不时低头啄食草籽或掉落的果子。赵燕红边走边热情地介绍:“你看这林下养的鸡,既省了除草的功夫,又能肥地;圈里的粪肥,可是地里蔬菜最好的养料。”话语间,透露出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朴实智慧。
沿着小道前行,几个洁白的蒙古包映入眼帘,这是专为游客打造的农家餐厅。一阵阵诱人的食物香气从蒙古包内飘散出来,让人垂涎欲滴。“这蒙古包里的羊肉、鸡肉、瓜果菜,都是咱自家地里种的、圈里养的,客人吃得放心,资源也一点不浪费。”赵燕红笑着说。再往深处走,便是热闹的养殖区。白羽鸡、绵羊、兔子和大鹅等动物欢快地生活在这里,叽叽喳喳,热闹非凡。
将目光投向广袤的田野,更是让人心旷神怡。菜花、西兰花、圆菜、紫甘蓝和白萝卜等蔬菜深浅交织,绿意盎然,将这片田园晕染得生机勃勃。成垄的玉米秆挺拔而立,翠绿欲滴;金灿灿的向日葵扬起脸庞,俯视着瓜蔓间静卧的滚圆西瓜;鲜红的西红柿与顶花带刺的黄瓜沉甸甸地垂挂在藤架上,压弯了枝头。走到这里,赵燕红随手摘下一根嫩黄瓜递给记者:“尝尝,这黄瓜啥药都没打,绝对绿色健康!”
谈起菜地,赵燕红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他笑着说:“最开始啊,就想着种点养点自家吃,然后拿到城里卖。后来发现城里人喜欢来咱这儿自己采摘、亲身体验,就慢慢扩大规模,发展成了现在的家庭农牧场。”就这样,燕红农场从最初的全家6人劳作,逐步吸纳周边农户参与,如今已形成了15名固定员工、10名临时工的团队规模。
“这个家庭农场啊,就是咱老百姓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验村第一书记赵日鑫笑着接过话茬,“一家人来农场既能体验采摘的乐趣,又能吃上自家种的新鲜菜,多惬意啊!城里人下班放假了来这儿,躲躲车水马龙的吵闹,闻闻泥土香,尝尝农家饭,这小日子别提多滋润了!”他还表示,燕红家庭农牧场的发展模式给合作社打了样儿,周围村镇都可以跟着学习,土办法也能见真章。
农场里,十来位村民正忙碌着。有的在菜地里采摘,有的在给鸡群添食。一位正在摘菜的大姐抬头笑着说:“在这干活挺好,离家近,钱也不少挣,家里老人孩子都能照顾上。”赵燕红掏出手机,点开微信向记者介绍:“有时候客人要点咱地里没有的东西,我就在这群里喊一声,村里谁家有就送过来。都是乡里乡亲自家种的养的,知根知底,客人满意,邻里也多条销路。”他晃了晃手机屏幕,笑容里满是实在和满足。
据了解,截至目前,土默特左旗共办理家庭农牧场357家。这些家庭农牧场通过流转土地、收购农产品和雇工等方式,带动户数从几户到几十户不等。例如,毕克齐镇浓情绿园家庭农牧场通过雇工的方式带动脱贫人口10人,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察素齐镇的德雨家庭农牧场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肉牛的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和范围。示范家庭农牧场评选以来,全旗共评选出市级示范家庭农牧场43家,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牧场4家。这些示范家庭农牧场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正在全旗范围内逐步推广,为当地农牧民增收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