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爆,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民宿产业在全国各地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山东日照凭借得天独厚的海岸线资源,更是成为江浙沪游客暑期亲子游的热门目的地。然而,在行业快速扩张的背景下,部分农家乐经营者的不规范行为逐渐暴露,引发游客对诚信经营的质疑。 游客遭遇:农家乐面积虚标引发消费纠纷
2023年7月下旬,苏州游客杨先生通过去哪儿网预订了日照东港区一家名为"春水煎茶·智能影院两居室"的农家乐民宿,计划带孩子开启暑期海滨之旅。根据平台显示,该房型面积为65-69平方米,配备两张大床和一张沙发床,售价770元/晚。然而当杨先生一家抵达现场时,却发现实际使用面积仅有30余平方米,与宣传严重不符。更令他意外的是,民宿经营者解释称平台标注的是"建筑面积",而实际使用面积存在合理差异。
"房间拥挤到连行李箱都难以展开,平台展示的宽敞客厅和实景完全两样。"杨先生表示,他随即联系平台投诉,虽然最终获得部分补偿,但对经营者态度极为不满。更值得关注的是,当杨先生通过12345热线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后,得到的反馈竟是"此类情况属于正常现象"。这一处理结果引发公众对基层监管效能的讨论。
行业现状:政策利好下的规范困局
记者调查发现,日照市早在2019年就出台《日照市民宿管理办法》,将民宿经营范围从传统乡村扩展至城区和景区周边,此举极大促进了当地农家乐产业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日照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120%,其中80%为江浙沪游客。然而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部分经营者的短视行为开始显现。
在涉事民宿的评价区,多位游客留言指出"图片与实物不符""实际面积缩水"等问题。当记者以游客身份咨询时,客服人员坦言:"房源由公寓改造而成,平台标注的是建筑面积,具体使用面积未精确测量。"这种模糊表述在业内并非个案,某OTA平台内部人士透露,部分农家乐经营者为提升曝光率,会刻意夸大房型数据。
监管盲区:建筑面积与使用面积的认知差异
东港区文旅局产业科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民宿经营用房需满足"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的硬性要求,但对单个房间的面积标准尚无明确规定。"此前确实未遇到过建筑面积与使用面积差异过大的投诉案例。"该工作人员表示将关注此类问题。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若农家乐经营者故意模糊建筑面积与使用面积概念,可能涉嫌虚假宣传。北京盈科(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伟建议,游客遭遇此类情况时应立即留存证据,通过12315平台投诉,必要时可提起民事诉讼。
破局之道:构建多方协同的治理体系
针对行业乱象,业内专家提出三项建议:其一,平台方应完善审核机制,要求商家上传房产证等权属证明,标注建筑面积时需同步公示公摊系数;其二,监管部门可借鉴杭州"民宿信用积分制",将面积虚标等行为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其三,行业协会应制定《乡村民宿设施与服务规范》,明确房型标注的强制性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日照部分精品农家乐已开始主动破局。位于任家台村的"海角七号"民宿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3D实景建模技术将房型数据精准至0.1㎡,并在预订页面显著位置标注"实际使用面积"。这种创新做法使该民宿暑期入住率达95%,复购率同比提升40%。
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日照农家乐产业正经历转型阵痛。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消费者权益,考验着经营者的诚信意识,也检验着监管部门的治理智慧。唯有构建政府监管、平台自律、行业自治、消费者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