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除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宜人风光,还悄然绽放着一朵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之花。它不靠奢华吸引眼球,不以价格博取关注,而是用一种独特的“故事换住宿”的方式,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轮椅朋友提供了一个走出家門、拥抱世界的窗口。这,就是95后青岛姑娘崔雅梦倾心打造的免费无障碍民宿——“雅梦小家”。
谈及创建“雅梦小家”的初衷,崔雅梦的思绪总会飘回那段与奶奶有关的岁月。童年的雅梦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成长,记忆里充满了海滨嬉戏的欢乐。然而,后来奶奶身患糖尿病,行动日益不便,最终依赖轮椅代步。令人痛心的是,奶奶居住在七楼的老房子没有电梯,简单的下楼活动竟成了难以实现的奢望。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甚至连紧急就医时,120急救人员都只能艰难地用轮椅将她转运下楼。
当时正在南京求学的雅雅梦,每次通电话都焦急地劝说奶奶搬到低楼层居住,却始终未能说服固执的老人。2019年,奶奶因病离世,那份“被困于高楼”的无奈与遗憾,深深烙印在雅梦心中。“奶奶生前的那两、三年,困在了没有电梯的7楼老房子里,这给我和家人都留下了很多遗憾。”崔雅梦动情地回忆,“我们常常想,如果早点进行无障碍改造,她本可以更自由地下来看看,她的晚年不该就这样被空间禁锢。”这份对亲人的挚爱与未能及早行动的悔憾,化为了她日后决心打破障碍、帮助更多轮椅使用者“走出去”的强大动力。
怀揣着这份初心,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并曾在北京假肢工作室积累了大量无障碍设施相关经验的崔雅梦,在2023年回到了家乡青岛。在与一些长期居家的轮椅朋友交流中,她深切感受到他们渴望走出家門、融入社会,却又常常因为住宿设施不便而却步。这促使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自己的家改造成一间真正的“无障碍民宿”。
2023年,雅梦买下了一套loft公寓。次年,她便着手实施她的暖心计划:二楼自住,一楼则被精心改造为专供残障人士免费入住的“雅梦小家”。她没有投入巨额的装修费用,而是将所学知识与无限巧思融入设计中。于是,我们看到:
入口处是缓缓过渡的斜坡,取代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台阶;
厨房操作台高度适宜,方便轮椅使用者备餐;
洗手池下方预留了充足的容膝空间,洗漱变得轻松自如;
墙面上关键位置安装了触手可及的扶手,提供额外支撑;
客厅通道特意加宽,确保轮椅可以灵活转向通行。
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雅梦对需求的深刻理解与人性化关怀,让“雅梦小家”虽不豪华,却处处彰显着与众不同的贴心与温度。
为了鼓励轮椅朋友勇敢地走出家門,同时细致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崔雅梦发起了“一个故事换一晚住宿”的活动。入住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只需带着自己的经历与故事前来分享。这种方式,让交换超越了物质层面,升华为心与心的交流和精神的慰藉。
来自辽宁的周芷竹,患有先天脊髓性肌萎缩症,外出对她而言曾是极大的挑战。在一次病友活动中结识崔雅皇后,她在父母的鼓励下鼓起勇气联系雅梦,表达了想来青岛亲眼看大海的梦想。在“雅梦小家”,她的梦想得以实现。自2024年4月底迎来第一位客人以来,这个小小的暖心驿站已经陆续接待了来自河北、山西、湖北、新疆等全国多地共二十一位轮椅朋友。它不仅是一处栖身之所,更成为了帮助他们跨越地理障碍、实现看海愿望、拓宽生活半径的起点。
崔雅梦的故事和她打造的“雅梦小家”,是民间自发力量在无障碍出行领域播下的一颗珍贵种子。它向我们证明,善意与创意结合,能够迸发出照亮角落的光芒。这种以“故事”作为流通货币的模式,丰富了旅行的意义,也让公益变得更加平等和温暖。对于寻求独特、有意义住宿体验的旅行者而言,此类充满社会价值的项目,正逐渐进入视野。正如在精品民宿网(www.zhunaqu.com)上,人们也开始关注并推荐像“雅梦小家”这样具有深刻人文精神和独特运营理念的住宿选择,它们代表了民宿业向更具社会责任感和情感连接方向发展的趋势。
崔雅梦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充满包容与关怀的社会环境,需要更多这样的“小家”来支撑。我们期待,“雅梦小家”的故事能激励更多人关注无障碍设施建设,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共同为需要帮助的群体铺就一条更加平坦、温暖的出行之路,让每一份渴望看海的心情,都能找到抵达彼岸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