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房改造为主反对大拆大建 梁平区曲水镇聚宝村谭家院子民宿由破旧的土墙房子改建而成。设计师把农房变成了客房、猪圈改成了工作间、石屋改作了实训阁楼…… “是改造、而非推倒重建。”相关设计师指出,乡村民宿B在乡野再建一座城市,而是比较大限度的保留原有的院落格局、建筑青瓦,以及延伸入室内的山体岩石。“一砖一瓦都竭力给予再生的意义。” 我们采访中了解到,跟随城市设计师、美术家、企业家、投资者下乡,相当多古寨、古院、古村落、荒废房屋,以及一些历史文化古迹,在实施传统村落爱护、乡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改导致了乡村民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艺术氛围。 例如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一口废弃老窑改导致了近郊颇有名气的文化休闲地方——“远山有窑”,曾家镇虎峰山在废弃闲置宅基地上建造了“寺下山隐”民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崃镇光绪年间的枫香坪碉楼改造出枫香坪碉楼客栈。 “民宿的根基在于‘民性’,作为基础性功效又要追求‘宿性’。”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称,“民性”就是以地域环境为根基和依托,用本土用料,体现本土风格、本土气韵;从物质形态到精神气质,都需要带上自然而朴素的乡土风韵。“宿性”就是作为深度休闲体验旅游模式,要为游客提供舒心、动心、贴心的农家院住宿条件和服务。 上月,我们在长江边上一小镇采访民宿。第一家民宿房屋改造不错,但客房一间是两人同住的上下床、一间是三人同睡的榻榻米,很不方便;第二家民宿,屋内麻将桌上的烟缸装满了烟头,浓浓的烟味扑鼻而来,体验感极差。前不久,我们还入住一家古寨民宿,床上被子没有换洗,卫生间没有热水、也没有洗漱用品,布拖鞋也是前面游客用过的。 在体验式采访中,我们发觉很多乡村民宿硬件设施日趋提高,外观风貌、建筑风格都极具特色,但作为传统住宿的升级迭代,这些民宿从卫生习惯、规范治理、细节处理上还需要很大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