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应寺白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阜成门内大街路北。白塔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至元十六年(1279)建成,由尼泊尔著名工艺家阿尼哥主持兴建。塔成后建寺,名大圣寿万安寺,建于辽永安寺旧址。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寺毁于雷火,仅存白塔。明天顺元年(1457)重建,改称妙应寺,俗称白塔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历朝多次维修。寺院坐北朝南,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三世佛殿、七佛宝殿、白塔。塔高51米,气势恢宏,由塔座、塔身、相轮、华盖及塔刹组成。塔座面积810平方米,塔基高29米,双层须弥座,覆钵形塔身直径达184米,塔身之上以折角须弥座连接共十三层,上承华盖,直径达97米,再上为塔刹,由高5米、重4吨的鎏金铜质小塔作成。白塔的兴建是元大都城的组成部分,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物,也是中尼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白塔寺自清中叶以后,逐步成为北京城著名庙会之一,民间还有"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1949年后,白塔经多次修缮。"文化大革命"中,山门和钟鼓楼被拆除。1978年大修时,发现乾隆写经等大批珍贵文物,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1998年重建山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