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风韵:荷花池农家乐 2005年11张桌子,2006年18张,2007年20来张……现在有30多张桌子,共12个包厢。这是一个农家乐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大学生自主创业历程的记录。 十月二十一日下午,记者来到占地100亩的荷花池农家乐。30亩的水域池塘,荷花的叶子已经有些破败,岸边柳树的倒影在水面随波涟漪。立于水中央的亭子空空的有些寂寥,小桥上主人家正望向池中,指点絮语着。两只可爱的小白狗吠叫着,摇着尾巴迎了出来。树荫掩映的墙面上,还张贴着自十月八日起停业歇息的消息。不远处,有几个人正在平坦大棚的土地。房门上张贴的红红的喜字,昭示着主人家新近才办过大喜事。 “今天牙疼,在房子里歇息呢。”看有人来访,农家乐的主人李苏卿,捂着肿大的半边脸,连说着抱歉走出门来。“每年从四月份开始,到十月八日停业。”“今年共接待顾客5万人次,收益200多万元。”眼前这个1983年二月出生的“80后”创业者,2004年从武汉理工大学学经济学毕业后,就在祖籍常州的一家企业做国贸工作。“每次打电话,有的时候候都很晚了,父母依旧在忙,这让我很是心疼。终于在2005年的一天,跟家人通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后,就决定回来了。”戴副半框眼镜,身穿褐色皮夹克的他自信、成熟,“我不后悔自我当初的挑选。”他告诉记者,今年七八月份旺季的时候,最忙的一天要接待500人次,有的时候候忙得都没时间收拾桌子,客人都自我动手打扫。 尽管早一个月就贴出了要停业的消息,但是半个月来,订餐电话从没有断过。“到后面快停业的时候,想着很长时间都不可以吃到美味的红烧鹅,客人走的时候都要带上一两份回去。”这让他想到深加工的问题,看着生意火爆,“有人来谈过加盟,但是怕治理跟不上,可别砸了招牌,质量是第一位的。”所以,对于农家乐的未来,他有了自我更宏大的发展思路及其想法。他在靠近伊犁河大桥的位置,已经买下两亩地准备开饭店。 学经济科班出身的他认为,“做事业,不可以光考虑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爱护及其社会责任的承担。”他说,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最想干的就是找个治理机构接受培训,提高自我的素养。而且,还要送妻子去学财务,以便将来扩大规模经营的时候,两个人能并肩战斗。 “以锡伯族民俗风情为龙头,依托秀媚的自然风光及其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古迹,打响‘锡伯族文化’及其‘伊犁河文化’两大品牌。”说起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旅游,县旅游局副局长朱旭成竹于胸,一五一十,“日前,全县共有各种营业旅游企业139家。拥有不同规模的农(牧)家乐旅游接待点105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农家乐4家,三星级农家乐5家……” 朱旭告诉记者,今后将鼓舞发展休闲特色农业,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的奖励5万元、州级的奖励3万元,并对农家乐特色村中的星级经营户赋予一定的奖励;评为省级农家乐示范点的奖励3万元、州级的奖励1万元、县级的奖励0.5万元。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点的奖励3万元、州级的奖励1万元。评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奖励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