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成规模且生意红火的大散关村农家乐,有一个问题却让人感觉颇为尴尬。该村的农家乐经营户有近 60家,但记者从渭滨区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了解到,日前整个大散关村办理《卫生许可证》的经营户只有40%左右,算上正在进行《卫生许可证》更换的经营户,也只有 50%。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经营者属于无证经营。而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未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是不可以从事餐饮服务的。监督一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只为通过了环保部门评估的经营户依法办理《卫生许可证》,但日前大散关村中众多的经营者在自家宅基地上开办农家乐,仅靠卫生部门一家很难解决所有问题。为了保证游客享受到干净卫生的服务,卫生监督部门只能在旅行旺季相应增加卫生检查次数。卫生监督人员提醒游客,进行餐饮服务的营业地方需要在明显地方悬挂《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游客前往农家乐就餐时,能够要求经营者出示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及其《健康证》。 今年“五一”,居民王金利与同事共同去秦岭中的农家乐休闲。“我们公司每年年会都定在秦岭里的农家乐,既凉爽又便捷。‘五一’当天虽然下雨了,不过能在山里体会烟雨蒙蒙的意境,也是很享受的。”王金利说。 及其王金利一样,许多游客正是看中了秦岭中特有的环境氛围,才挑选在大散关村农家乐消费。但在其接连不断扩大升级的过程中,食品卫生、环境污染等矛盾却日益明显。 早在 2007年,我市旅行部门就出台了《宝鸡市乡村旅行服务治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农家乐纳入规范治理提高之中。《办法》对农家乐的经营资质、服务质量、游客安全、环境卫生、旅行投诉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另外还要求所有进行农家乐接待的农户统一悬挂标识牌,但记者在大散关村看到,风格各异的招牌比比皆是。 让人担心的,不但仅是外观问题。 “游客到山里来,享受的就是大自然的环境,假如由于我们发展农家乐,把环境破坏了,那就是得不偿失。而环境的保护对于清姜河来说更重要,这一点我们所有经营户都已经意识到了。”姚春明说。 姚春明对环境保护的努力在许多经营户那里都能够得到印证。 一位在路边招揽生意的村民告诉记者:“一年要接待那么多人,像这垃圾啥的肯定要收拾干净了,那样客人看着才舒服。并且我们住在清姜河边上,当然要保护清姜河的环境。但有的游客却不太注意,垃圾随手扔进河里,我们看到了就会提醒,不过碰到不讲理的客人我们也没办法。”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还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一位常年在山中进行公路养护的养路工告诉记者,每当夏天来临,无数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秦岭中的农家乐里来,从中午十一点到晚上八点,很多农家乐里人声鼎沸。游客吃过玩过后,清姜河自然是必去的地方。“只要有人去过的地方,吃完零食的袋子,喝过水的瓶子,坐过的纸张,这些垃圾就全部留在河床或者路边,并且有部分经营户在清扫门前垃圾的时候,也会把小部分垃圾倒进清姜河的河床里。” 另据记者了解,有很多农家乐对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多通过挖渗坑来解决,净化效果不得而知。 与各自为政的经营户不同,在一些成规模、有规划的休闲山庄里,食品卫生、污水处理等问题解决得较好。一位在秦岭中经营休闲山庄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所有的大型休闲山庄建设,污水处理与食品安全治理是首先要规范的。例如我们的污水处理设备就花费了近百万元,而酒店化的严格治理也保证了我们的食品从购买到消费的安全性。” 虽然一系列措施都在努力解决环境问题,但有一点能够肯定,农家乐的出现与扩大,对清姜河及秦岭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