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南京要发展休闲农业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使我们对休闲农业认识在不断深化,感受越来越多。 第一,休闲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休闲农业发挥的多种功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它具有的特征和发挥的作用,明显属于都市型现代农业范畴,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态和组成部分。 第二,休闲农业是能够给农业带来高效和发展空间的新型产业。一个产业低级形态是单一的,要增加产业的效益,有效办法是综合优势。休闲农业实质就是“农业+休闲”的模式,是以农业为基础、接“二”连“三”的产业,它本身就能提高农业的附加值。这种模式为农业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竖起了一个新型产业。它从另一种角度去挖掘我们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开拓出一个完全属于农民自己的市场。在这里,农民表现得主动、活跃、有创造力。休闲农业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有奇功奇效,它能快速拉升农产品价格和农业资源效益。比如草莓本来8元一斤市民采摘后变成12—20元一斤。农民种西瓜进不了城卖瓜,我们就组织车友俱乐部到田头买瓜,浩浩荡荡的车队一下子把一个村的西瓜全买了,而且价格比城里高。休闲农业除了能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外,更重要的还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大城市发展农业,面临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往哪里发展?新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只有“进城”。休闲农业是“城市和城市居民需求的供给者”。这样,一方面农业不可避免地“式微”,另一方面空间上在城市“放大”。 第三,休闲农业是应对风险和危机的一剂良方。传统的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特别是自然风险,导致农业为脆弱的产业。休闲农业不是一个简单的农业生产,而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渡假”等“心”的享受层面上的产品,它的市场是广阔的,也没有诸如病虫害、疫病等带来的生产风险,休闲农业是少了许多自然风险“农业产业”。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休闲农业在扩大内需、吸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在应对金融危机、化解金融危机对农业和农村的影响方面表现不俗,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剂良方。 第四,休闲农业是建设新农村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休闲农业的发展是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的双向互动,为城乡经济社会交流架设了桥梁、搭建了平台,缩短了农民向市民转变的时间与距离,融洽了市民和农民的感情,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 第五,休闲农业引领都市农业。一是“休闲”理念的引领。英国剧作家肖伯纳指出,休闲可以看成是自由的活动,劳动则可以看成是强迫的活动,休闲是做你喜欢做的事,而劳动则做你必须做的事。“休闲”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自由支配和有效利用,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基本需要。这种需求包括三点:第一是生理需要,通过休闲恢复体力,调节身心。第二,心理需要。高级的精神层次的需求,享受文化、愉悦心灵,获得精神上的自主自由。第三,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更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中国古代对“休闲”二字就有极精辟的阐释,“‘休’,倚木而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闲’,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从词意的组合上,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休闲作为一种消费新时尚、新潮流,在我国蓬勃兴起,并正在带动城乡人民大众生活结构、行为方式及社会结构、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变化。二是“休闲”元素的引领。 “购物、渡假、美食、体验、教育、文化”是近年最流行的休闲元素。都市农业是城市农业,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与城郊农业,它是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服务,以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和服务性功能为主的多功能农业。“休闲”的元素,是都市农业发展内在的要求,通过注入这些元素,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和城市需求发展农业。 引领设施农业,更大程度提高设施农业利用率,发挥设施农业优势;引领高端农业,促使科技成果在农业上的更多运用,随着高新技术渗入农业,科技型休闲农业将是最吸引人的;引领生态农业,促使生态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形成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环境优美的乡土风情和气氛;引领城乡一体,休闲农业面向社会、面向城市进行开放式生产管理,成为城市人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一个窗口,城乡资本、技术、市场、资源进一步相融,助推城乡一体化。 |